1
三国的奥秘:用《易经》的观点读透《三国演义》
1.9.1.1 1.张飞死于手下:包容的修养很重要

1.张飞死于手下:包容的修养很重要

张飞字翼德,是刘备同乡,和关羽三人,都具有义侠的个性,所以结成密友。但是三人的对人态度,则有很大的差异。刘备年纪稍长,修养的功夫比较深厚,平日少说话,多关怀下人,加上喜怒不形于色,颇得人缘。关羽傲上不傲下,干部以上与知识分子,大多敬而远之,畏惧而不友善,所以他得不到他们的真诚合作。张飞敬爱君子,却不懂得体恤下人,动辄对部属施以鞭刑,并且缺乏防备的警觉性。三人各有长处,当然也各有所短。

关羽阵亡,使刘备大为忧伤,一方面是誓必报仇,一方面则是荆州十分重要,不赶紧夺回来不行。于是就帝位之后,立即不顾一切劝阻,下令起兵伐吴。张飞听说有人主张先灭魏再伐吴,马上奔回成都,要求伐吴以雪大恨。刘备怕他出事,一再叮咛他情绪要稳定,不能鞭打部下,并严厉警告张飞:此取祸之道也。足见兄弟情深,刘备对张飞的了解,令人佩服。张飞回营后,下令军中,限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戴孝伐吴。范疆和张达以限期将届而准备不及,唯恐被责罚,趁机以短刀刺杀张飞,当夜割了首级,向东吴投降。

张飞的个性,害死了自己。这是那一只看不见的手,提示刘备不能为了私仇而坏了公事,更不能性急而乱了大局,可是他还不觉悟。可惜刘备不能会意,只是放声大哭,昏厥于地。醒后仍然执迷不悟,公私不分,不接受孔明再三劝阻和赵云好意规劝,坚持要先伐东吴。

一般人想起张飞,对于他那豹头环眼、黑脸络腮、暴躁无常的鲁莽样子,相信印象都十分深刻。尤其是酒醉之后,喜欢毒打士兵,更令大家常为他捏一把冷汗。

实际上,我们从他入川途中,一路军纪严明,体恤士兵,无犯于百姓,可以看出他智勇双全的一面。到了巴郡,遇见守城老将军严颜,誓死不降,愤怒地表示“西川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时,张飞真的“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立即改变严厉的态度,走到严颜身后,帮他松绑,二话不说便向严颜躬身下拜,诚恳地要求老将军一同辅佐刘皇叔,共立伟大事业。

张飞如果听刘备的警告,不搞什么素服,很可能在东征时助刘备一臂之力,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说不定还有完成的一天。可惜他缺乏包容的修养,部属有错,不能够宽谅,往往在盛怒之下,对部属毫不客气。就算张飞处罚得有理,部属大多也不能服气。恐惧大于尊敬,难免怀恨在心,而想要伺机报复。张飞这种习惯,已经闯祸多次,每次都幸运过关,这次才难逃重要的这一关。上级和下属的关系,最好像刘备那样,做到面面俱到,自然容易产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关羽敬重贤能,但傲气太重,以致看得上的不多,因而得罪许多人。一个人可以有傲骨,不吃嗟来食,称为有骨气,够气魄,但是不要有傲气,因为骄者必败,几乎没有例外。张飞不把部属放在眼里,心中存有谅你不敢对我怎样的不屑,这是部属最难以忍受的。他最后栽在自己部属手中,实在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