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的奥秘:用《易经》的观点读透《三国演义》
1.8.5.9 9.后人设祠祭祀关公:忠义精神长存
9.后人设祠祭祀关公:忠义精神长存

三国众多人物当中,关羽的地位,在千年以后,成为最崇高的一位。他的封号,由侯、王、帝、圣、天,一路向上跃升。不但融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跨越时空和种族,覆盖了中国社会所有阶层和地域。这位历史上最为奇特的神圣偶像,一直到今天,其信徒仍然遍及海内外。他的神化,实际上从关羽死时就有。当时,说他由于英魂不散,来到荆门州当阳县玉泉山,大叫:“还我头来!”当时有一老僧,法号普静。问关羽说:“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呢?”关羽大悟,乃常常在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我国民间对于有功于社会国家的人士,死后常常设祠祭祀。关羽显灵的传说,愈传愈远。所建的庙愈多,信徒也就愈来愈普遍。实际上是民间对于关羽的忠义,非常敬仰。而社会上忠义之士,愈来愈少。大家怀念往日的忠孝节义,便借着祭祀关公,来唤醒大众,振兴忠义的精神。关公活在百姓的心中,虽死犹生,才把他当做神明看待。

清兵入关以后,看见老百姓祭祀岳飞,心中很不是滋味。因为岳飞当年作战的对象是金人,这很容易将金人和满清民族联系在一起,增加反清复明的意识。清世祖皇太极又爱读《三国演义》,对关公尤为推崇。因此十分巧妙地,以提高关公的地位,来逐渐淡化岳飞的影响力。另一种作用,则是为了笼络蒙古民族。由于蒙古人崇拜关公的程度,仅次于喇嘛。清朝统治者以三结义的精神,来促进当时蒙古族与藏族的结合,对自己的执政,非常有利。

历代对于关公的封号,颇有不同。蜀国刚开始所用的称号,是壮缪。宋朝时谥为义勇。清高宗特谥为忠义,道光年间加上仁勇两字。于是关公集忠义仁勇于一身,逐渐与孔子相提并论,被尊称为武圣人。

清代设关帝庙,奉忠义神武关圣帝君神位,规定于五月十三日致祭。事实上这一天是关平的生日,他是关公二十岁时所生的儿子。关公先把自己的家庭安好,娶妻生子,对祖先有所交代,实在是先尽孝再尽忠的典范。忠孝难两全,关公可以说两边兼顾,十分难得!

西方思想,采取神本位,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神高高在上,可以掌控人类的一切,一句“信我者得永生”,就把信徒的心,全都抓住了。中华思想,自来以人为本,采取人本位。出于人们的需要,才反过来造成很多神明。而且各种不同的神明,系统分明。文圣以孔子为首,孟子、曾子、朱子,一路相承。武圣以姜太公为首,孙武、孙膑、张良、关公,同样前后呼应。后来由于《三国演义》的神化,加上清朝的捧场,关公才一路高升。

但是,孔夫子自居老二,认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虽然不反对创新,却主张继旧开新,力求持经达变。关公在桃园三结义当中,位居老二。所以文武两大领域,很少有人自称大哥,却大多自称为二哥,实在很有意思。老子倡导不敢为天下先,好像也有这种意味。可惜老二的真正用意和价值,被西方人喜欢当老大哥的气氛,给淹没掉,使得老二精神,受到很大的扭曲和伤害。这恐怕也是人类必须共同慎思、明辨,用心体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