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的奥秘:用《易经》的观点读透《三国演义》
1.8.1.1 1.刘琦病故鲁肃讨荆州:居中策应贡献大

1.刘琦病故鲁肃讨荆州:居中策应贡献大

东吴听说刘琦病亡,想起“公子不在,即还荆州”的承诺,请鲁肃以致祭为由,前来催讨。孔明这一次毫不含糊,指出刘备是当今皇上的叔父,又是荆州太守刘表的弟弟。弟承兄业,有什么不对?孙氏兄弟素无功德,凭空占领六郡八十一州,居然贪心不足,还要侵吞汉朝土地?这一次赤壁战役,如果不是借到东南风,周瑜还不是一筹莫展?江南一破,什么都没有了,还来讨什么荆州?说得鲁肃半天说不出话来,勉强和孔明套旧交情,要孔明体谅他夹在中间的难处,替他想想办法。

这一套果然有效,孔明答应请刘备以文书为证,暂借荆州,将来获得其他城池,再交还东吴。鲁肃追问什么城池?孔明说若得西川,那时便还。鲁肃把文书带回江东,周瑜说文书有什么用?鲁肃知道上当,心甚不安。鲁肃当然不是糊涂,他心里明白,孔明根本就是拖延时间,以待日后的进展。但是,他顾于孙、刘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大原则,情愿忍气吞声,为顾全大局而独自承担责任。那一边孔明连篇大道理,这一边周瑜大骂刘备枭雄、诸葛亮奸诈,他都若无其事,分别冷处理。

曹操原本以为,孙、刘在战前尚有可能联合,战后必然各有盘算而分裂,使自己有机会重振军威,伺机再来。后来,他知道鲁肃居中策应的能耐,对鲁肃也十分敬重。一个人如果不能顾全大局,终究是一隅之见。曹操的梦想,始终不能实现。除了孔明之外,鲁肃是贡献最大的人物。他夹在蜀吴中间,采取老实人的角色扮演,真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