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的奥秘:用《易经》的观点读透《三国演义》
1.7.3.1 1.刘备放徐庶:只顾仁德,不够实际

1.刘备放徐庶:只顾仁德,不够实际

水镜集团如果牺牲徐母来成全大业,已经是不仁不义,这哪里是高明人士应有的做法?可见徐母殉节,并未在计划之内,而是谋士程昱的诡计,才出现这样的变数。神仙打鼓,有时候也会出错。单福再高明,这件事情突然发生,也使得他方寸大乱。偏偏孙乾劝告刘备,必须留住徐庶,以免为曹操重用而危害我方。还说什么徐庶不去,徐母必为曹操所害,徐母一死,徐庶就会力攻曹操为母报仇。说得很有道理,刘备一句也听不进去,所以也没有办法冷静地分析利害得失。徐庶一片孝心,刘备仁德为先,两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徐庶到许昌,徐母便能得救。刘备大方地祝福徐庶善事新主,以成功名。徐庶则发誓终生不设一谋,使曹操白忙一场。两人仁尽义至,仍然间接害死徐母。一个人应该用理智来指导感情,不应该以感情考虑事情。由徐母殉节这件事情,可以明白这种道理。刘备和徐庶,都冷静下来,相信会进一步推论出后来水镜所说的:徐庶不去,徐母还可以存活;徐庶一去,徐母必定殉节。

这件事刘备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徐庶是孝子,一心一意求去,是必然的。刘备应该冷静地为他分析,帮助他用理智指引感情。然而刘备就是这种只顾仁德,不够实际的个性。今后的发展,刘备受这种个性的影响很大。

最不应该的,还是孙乾,说一些反效果的话。难怪水镜说他不过是白面书生,并非经纶济世之才。跟着刘备那么久,那么近,居然不了解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