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的奥秘:用《易经》的观点读透《三国演义》
1.7.2.8 8.华容道上放曹操:制衡大局的关键
8.华容道上放曹操:制衡大局的关键

说曹操命不该绝,完全是站在无形无迹的立场来看。若是采取有形有迹的观点,那就是这个时候,还不能让曹操死掉。因为在这种曹军惨败、孙吴得意洋洋的关键时刻,让曹操就这样死在关羽手中,曹操的部属一定把矛头对准刘备,说不定和孙权联合起来,刘备就完了。

站在刘备的立场,绝对不能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杀死曹操。孔明故意不派赵云或张飞去守华容道,因为曹操要是落在这两位大将手中非死不可,那就不妙了。

曹操在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坚决要离他而去的时候,心里也着实挣扎了一阵子。他反复思索,不让关羽离开,以关羽的神勇,简直做不到;让他离开,又实在不情愿。所以他避不见面,故意不发给通行证,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欠下很重的人情。最后才指派张辽劝退夏侯惇,送一个大人情给关羽。曹操何尝不知道,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自己难免有一天要栽在关羽手中。所以趁早让关羽欠下一大堆人情,将来必要时,说不定救自己一命。曹操和孔明,对关羽都十分了解。可以说两人合演一出华容道大戏,使关羽有情有义地表现一番。

关羽当然要放走曹操,否则大家对他的忠义就不会那么推崇。对刘备忠心,是一回事;还曹操人情,也是合乎义理的表现。何况关羽一刀砍下曹操的首级,接下去孔明必须承担刘备败亡的重大责任。“三国”演义,势必提早结束。刘备的壮志,孔明下山,都将会毫无意义。无论有形迹、无形迹,关羽这一次放走曹操,都合乎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