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的奥秘:用《易经》的观点读透《三国演义》
1.6.3.7 7.马家军举义勤王失败:曹操抓住难逢的良机
7.马家军举义勤王失败:曹操抓住难逢的良机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张济和樊稠逃到陕西,求赦不成,聚众十余万,杀奔长安而来。与董卓女婿牛辅合兵,杀王允,并欲杀献帝。后由李、郭、张、樊四人,各自书写职衔,逼献帝加封。朝廷官员,也由李、郭两人升降。他们和董卓一样,掌大权,残虐百姓,献帝无能为力。

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受献帝诏,前来声讨四人。马腾之子马超,当时才17岁,英勇敏捷。李傕、郭汜紧闭关防,并不迎战,将马家军内应马宇、种邵、刘范斩首。马腾见军粮已尽,内应又灭,只得退军。张济追赶马腾,樊稠引军赶韩遂。韩遂勒马向樊稠说:此来是为国家,彼此同乡,何必如此相逼?樊稠听罢,便收兵回寨,即引起李傕的怀疑。设宴将樊稠杀死于席间,兵马拨由张济管领。李傕、郭汜战败马家军后,诸侯都不敢轻举妄动。不料青州黄巾又起,这才引出曹操,他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又开始了一番新的作为。

举义勤王,原本是各地方势力最乐于从事的事。只要勤王成功,往往获得很大的利益。甚至于像董卓那样,产生取而代之的念头。这次马家军勤王,不但很快就败下阵来,而且使得其他诸侯,不敢贸然举义。对曹操来说,却是难逢的良机。一个人要起来,外在的环境十分重要。形势比人强,只要形势有利,自己又有实力,很容易顺势而起,趁势而上。马家军勤王,成就了曹操的有利形势。除了这是天意之外,还能怎么解释?可见天意不但存在,而且活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塑造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