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8.8 8.顺势而为,无势造势

8.顺势而为,无势造势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管子》

领导者要善于把握时势和顺应权势,管子说,圣人只能顺应时势捕捉时机,不能违背时机。

事物在萌芽状态而未露端倪的时候叫机,而机在不非常明显时,是不容易被觉察到的。把握时机而有所作为的叫势,势如不发展到顶头是不会自动断绝的。

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对时机的把握与利用,认为凡事不可违背时势的发展。春秋时齐国的名相管仲说:“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合时。”聪明的人虽然善于谋划,但总不如顺势而为显得更为高明一些。

晋文公即位后,马上致力于操练民众。第二年,文公想使用他们。子犯说:“晋国战乱多年,人民还不知道什么是义,还没有安居乐业。”

于是晋文公加强外交活动,护送周襄王回国复位;回国后又积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开始逐渐关心生产,安于生计。

不久,文公又想用兵,子犯又说:“民众还不知道什么是信,而且还没有向他们宣传信的作用。”

于是晋文公又征伐了原(小国名),约定三天内攻不下来就撤兵。三日后晋文公真的信守诺言,退兵三十里,向国内外证明他的诚实和信用。在这一系列行动的影响下,晋国的商人做生意不求暴利,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全国形成了普遍讲信誉的好风气。

于是晋文公说:“现在总可以了吧?”

子犯说:“人民还不知贵贱尊卑之礼,没有恭敬之心。”

于是文公用大规模的阅兵来表示礼仪之威严,设置执法官来管理官员。这样一来,人民开始习惯于服从命令。

晋文公不再有疑虑。这时才使用他们,结果迫使楚国撤兵谷邑,解了宋国之围,一战而称霸诸侯。

相机因时,就是对事物的各种态势进行准确的判断,使自己的行动切合实际,因时势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变化,最终的目的是保证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保证行动的成功。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莽的骗术是首屈一指的,他未篡位时,甚至连他最贴身的人都不识其奸。

王莽于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任大司马。自居高位,为了巩固到手的权力,仍故作谦恭,处处表现得俭朴好礼,礼贤下士。他让妻子穿着破烂的衣裳,如同婢女使妇,外人都称赞他们品德高尚。

一年过后,王莽因傅太后掌权,一时辞官家居。他为了东山再起,矫情自饰的功夫丝毫未减,他对家人告诫说:“不在台上,我的所作所为才更引人注意,也最能让世人信服。这是我他日复官的最大资本,你们都要自律自爱,勿要坏了我的大事。”

王莽的二儿子王获偏不知趣,他杀死了一个家奴。王莽一知此事,立时勃然大怒,欲将儿子处死。

王莽的家人哭着说:“儿子是你的亲生,你责罚他一顿也就是了,何况在达官贵人之中,杀死家奴也是常事,为何你却非要他的命呢?你太狠心了,这决不是一个为父者该做的。”

王莽恨恨地说:“他毁我清誉,此事若是轻轻放下,我的对手自会借此攻击于我,别人又该如何看我呢?我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岂能因他前功尽弃?我不是想杀他,而是不得不杀啊!”

王莽逼着王获自杀偿命,此事传出,人们无不为他的大义灭亲之举交口称颂。

一时朝野人士纷纷上书朝廷请求重用他,有人还以日食为由,说这是上天对不用王莽如此贤良之士而发出的警告。

汉哀帝死后,太皇太后王班君重新掌权,王莽也官复原职。为了收买人心,王莽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弹劾哀帝的宠臣董贤,他义正辞严地说:“国有奸佞,朝政遂坏。奸佞误国,不可一日不除。大司马董贤无德无才,以貌获宠,贪婪无度,人人痛恨。请顺应民意,铲除此贼,以告天下。”

董贤畏罪自杀后,王莽的义举又传遍天下,人人生敬。他被视为小人佞臣的克星,天下人都把他当作中兴汉室的希望。

王莽为巧取江山,继续作戏,他上书太后说:“百姓疾苦,这是我们做臣子应时刻关心的头等大事。奸臣当道,只知享乐,如今汉室中兴,自不能任百姓受苦。国库尚有不足,此事又刻不容缓,我愿出钱百万,田三十顷,由国家分给贫民。”

王莽的这一举措,立时招来国人的同声叫好。公卿们迫于无奈,只好也献出些钱财和土地。百姓把王莽视为自己的恩人,对他的仰慕更深了。

王莽为了表示与民同甘共苦,在发生水旱灾荒时,他不食肉,且还要上书自责。好几次因为他拒绝进食,太后都派使臣劝他保重身体。

为皇帝选美时,王莽故意上书请求不要把他的女儿列入名单。此事传出,天下人又为他的谦让美德所感动,纷纷上书请立王莽之女为皇后。王莽派人说服制止众人,他还故作诚恳地对群臣说:“我德行不够,教女无方,自不敢让我女高居皇后之位。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可一个忠心的臣子,又怎能愧受他不该拥有的名位呢?死也不能让我改变主意。”

王莽是读书人出身,他深知要想愚弄天下,夺取天下,获得他们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他命人在京师修建了辟雍、灵台、明堂等学习场所,都建得富丽堂皇。他扩大了太学名额,又建了一座可住一万人的读书人宿舍,广招读书人到京师就读入学。读书人对他感恩戴德,奔走相告,竟有四十八万人上书朝廷,为王莽请功。

王莽是历史上惟一的一位书生皇帝,借着滴水不漏的造势功夫,一步一步爬上权力的巅峰,有此心机,不成功绝无道理。如果不是因为最后败亡,王莽远不是人们今天看到的这样一种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