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8.6 6.坚决消除来自下属的威胁

6.坚决消除来自下属的威胁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韩非子·内储说下》

领导者开创基业和建树事业离不开功臣,但很多功臣都有一个通病,这就是居功自傲,功高震主。所以,在事业有成之后,韩非子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狡猾的兔子被猎尽之后,优良的猎狗就会被煮着吃掉;敌对的国家被灭亡之后,谋臣也就到了死期了。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这是汉高祖刘邦欲加罪开国功臣韩信时,韩信发出的悲叹。

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这似乎成了一条铁定的“历史规律”。这些开国皇帝莫非疯了吗?其实开国之后屠戮功臣,正是他们的清醒之举,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明智之举。这是开国帝王们巩固一家一姓政权的有力的措施,是他们“为子孙万世计”的长远策略。道理很简单,开国帝王必定会有一群能力出众、战功赫赫而又势力很大的名臣大将,这些大臣将领未必都忠心耿耿,未必都处处合意,这样,即使在开国皇帝健在时他们也不全都老老实实,谋反乃至起兵的事例多如牛毛。对于这些大权在握的人,惟一的办法就是寻找借口将他们一一削去权势,最彻底的方法就是一杀了之,使他们再也没有重掌大权的机会。

也有的皇帝认为这样过于残忍,打算用另一种方法,这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刘秀不愿杀戮功臣,对功臣实行“怀柔”的方法。如果封官赏地,恐怕只能使功臣的权势越来越大,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的,惟一的方法是使功臣宿将与刘氏政权联结起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只有一个办法——联姻。而历史却不以任何人的美好愿望为转移,刘秀的这一做法最后是一厢情愿,导致了外戚的专权,为他的子孙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下属对上司的威胁是其已掌握的“权势”,而不是其本身,“削其权”并不意味着一定消灭其肉体。因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手法对现代领导者更具有借鉴意义。

在韩非子看来,权势就是一切。因此,怎样有效地控制权力,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一直是他关注的问题。而且,作为上司,都梦想着永远掌握权力,他们总是不愿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会失去权力,尤其是古代的帝王们,谁愿意承认自己的王朝也像前代一样是历史过客呢?于是,他们想尽办法集中权力,巩固王朝。这些办法运用的效果如何呢?

第一种方法就是杀头。对于掌握大权的臣下,尤其是功臣,特别是开国功臣,最突出的是开国武将,一定要斩草除根,否则,他们手握大权,日久必生二心。其办法倒是简单,就是说他谋反,就足以将其杀死甚至灭族,而且灭族一定要灭干净。可是,运用这种方法一定会遭到唾骂,稍不小心很有可能引起激变,反倒加速了自己的失权。

第二种方法就是笼络。就像刘秀这样,让开国功臣都做儿女亲家。好在皇帝儿女多,与开国功臣们差不多能供求平衡,使得满朝文武,都与皇上有了血肉之亲。结果,又造成了外戚专权,最后,何氏外戚与宦官十常侍争权把东汉给灭亡了。

第三种方法就是用庸才。这是一种最保险的做法,多用一些白痴、傻子,让手下人全觉得你是文曲星投胎、武曲星转世,崇拜畏惧尚且不及,哪里还有人来夺你的权?只是这样一来,对内权力可谓无忧,对外却就有忧了。外敌入侵或是内生变乱,何人可使?何人可用?

宋太祖赵匡胤没用上述的办法,而是创立了一种新方式:权力和平过渡,让一批与自己创业的人,交出权力,回家过幸福生活,自己就可以重新起用一批没有根基的人,等这批人大权在握时,又可以故伎重演。

大量的事实证明,面对已经大权在握的下属,上司惟一的选择就是“削其权”,从而把权势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不要怕背上“推完磨杀驴”的恶名、任何妄图用“怀柔”“联姻”等方式换取下属忠心的努力,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过来对于大权在握的下属来说,主动向上司示好,交出部分权力,或许才能求得平安,幸免于被烹杀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