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8.3 3.别让大权旁落

3.别让大权旁落

威不二错,政不二门。

——《管子》

领导者要充分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不可使大权旁落,正如管子所说,威势不能由君臣两方面来施行,权力不能出自君臣两个门户。

一家有两个主人办事就没有功效;大权一旦旁落就很难收回;因此,不能与大臣共掌权势。“威不二错,政不二门”是维护绝对权威的不二法门。

韩非子也认为,君主必须独揽大权。因此,韩非子反复提醒作为上司的人,不能与下属共掌权势。过去有一个最著名的驾车能手叫造父,一次,他驾驭着套在一辆车上的四匹马,时而快速奔驰,时而绕着圈打转,随心所欲地控制着马。他能如意地驾驭马匹,专靠马缰绳和马鞭的控制。然而,马被突然蹿出来的猪所惊吓,造父就不能再控制它了。这并不是因为马缰绳和马鞭的威严不够,而是因为这种威严被蹿出来的猪所分散了。韩非子认为,国家就如同马车,君主如同造父,而臣子如同蹿出来的猪。君主在掌握统治国家的大权时,就应防备在旁的大臣分散其威严。韩非子还继续引申举例说,王良、造父虽都是天下善于驾驭车马的人,但如果让王良手握左边的马的马笼头而大声吆喝它,让造父手握右边的马笼头而鞭打它,马就行不了十里路,这是因为两人共同操作的缘故。田连、成窍都是天下善于弹琴的人,但是,如果让田连在琴首弹拨,成窍在琴尾按弦,那就不能弹成乐曲,这也是因为两人共同操作的缘故。

君主和他的臣子共同掌握权势,正像造父、王良共同驾车,田连、成窍共同弹琴一样,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

作为一名上司,怎样才能做到“威不二错,政不二门”呢?

清朝雍正皇帝就非常精于此道。康熙朝后期,朝廷中党争复杂,导致了各自分权、管理混乱的局面。雍正即位后,为了巩固权力,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改革就是对权力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改革。

为了制约内阁的强大决策权,雍正皇帝于雍正七年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主要职责是辅助皇帝批复奏折,草拟诏旨。军机处的人员由皇帝从内阁、翰林院、六部、理藩院、议政处中挑选组成。在军机处内设有军机大臣,也称为办理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就像是皇帝的“秘书”,皇帝可能随时召见他们,让其处理紧急事务。

每日清晨三点左右,军机大臣就要开始值班,早上如果有紧急公务,雍正也会召见他们,每日至少会召见一次。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有三方面:一是当皇帝要发诏书或拟复奏折时,由军机大臣执笔书写成文,皇帝当面口述,或者按照皇帝的意思写成文字,再转发下去。二是军机大臣参与商议国家大事。当皇帝遇到难以决策的事情时,就将其告诉军机处,让大臣们参与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当然最后的决策权还在皇帝本人,军机大臣不过是提供意见和建议而已。三是保存文件。军机处制成副本,并加以保存。

军机处的设立使内阁的权力、议政处的权力逐步缩小。从表面上看,像是军机处的权力在增大,但实质上是皇权在加强,军机处的大臣只有参加议政的权力,却没有最后的决策权。除了设军机处之外,另外一个加强皇权的措施就是设立奏折制度。奏折制度早在康熙时期就已出现,雍正扩大了奏折人员的范围,使大多数官员都有权上奏,并可以秘密上奏折。雍正执政时,非常勤奋,基本上做到每本都仔细阅读,并加以详细批复。通过看各式各样的奏折,使雍正掌握了朝廷内外的情况。秘密奏折的使用,则起到了更加特殊的作用。奏折制度使皇帝可以直接处理各种政务,强化其决策权。稍微大一点的事情官员们都要通过奏折向皇帝请示,这种奏折不必经内阁大臣商讨,而是直接由皇帝亲自处理,因而皇帝就不必受内阁的约束。特别是秘密奏折制度,可以达到控制官员的目的。推行秘密奏折制度也就是鼓励官员之间互相检举、揭发,迫使一些贪官污吏收敛自己的行为,同时对雍正更加畏惧。

从法家管子的“威不二错,政不二门”的思想来看,雍正的这两项改革非常巧妙,两者相辅相成,是雍正将权力回收的两种工具。奏折制度使皇帝了解朝廷内外所有事情,军机处则协助皇帝批复奏折,使皇权不受任何其他权力的制约,从而实现了强大的中央集权。

作为上司不能与他的下属共同掌握权势。处理大事的权力,用人权、赏罚权、财权等等,都应由上司独掌,上司如果与下属共掌权势,那么,首先,就如同一家有两个主子一样,办事就没有功效;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下属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上司的权力,如果与下属共掌权势,大权就会逐步旁落,导致上司最终丢失其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