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8.1 1.把握住势,就能占据主动

1.把握住势,就能占据主动

立尺木于高山之上,下则临千仞之谷。

——《韩非子·功名第二十八》

有权与无权,有势与无势,不仅决定着上司在组织中的影响力,而且也直接决定着别人对他的看法、态度。谁掌握权势,谁就占据有利地位。

韩非子说:“如果有了才能而没有权势,那么即使是贤能的人也不能制服无能的人。所以将一尺长的木头树立在高山之上,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山涧,这并不是因为木头本身长,而是因为它的位置高。夏桀做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因为他贤能,而是因为权势重;尧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不能管理三个家庭,也不是因为没有才能,而是因为地位太卑下。几万斤重的东西依靠船就能浮起来,几两的东西没有船就要沉下去,这并不是因为几万斤轻些,几两重倒反而重些,而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有势与无势的区别。

人们常常把“权”和“势”放在一起,其实权并不等于势,势往往比权更重要,它随时能转化为权,而有权并不代表有势,有势才有力。

在这里,韩非子把凭借权势地位作为上司立功成名的一种必备手段。他认为,势是一种强制力,一种“胜众之资”。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强力来平衡的,“贤”的力量是不能与“势”同日而语的。也就是说,威势对于上司或领导者有重要的意义。“立尺木于高山之上,下则临千仞之谷”,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谁想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想要君临群雄,谁就得掌握必要的权势。

中山国有个大官名叫相乐池,有一次,他奉命带一百辆车子出使赵国。道路难行,车队很容易走散。为此,他特地从门客中挑选出一个最聪明能干的人作为带队人,可是,车队在半路上还是走得散乱不堪。乐池便说:“我认为你有才智,才派你做带队人,现在队伍在半路上还是乱了,这是怎么回事?

门客说:“看来你还不懂得治理的门道。有权威才能制服人;悬赏才足以鼓励人们积极努力;明罚才足以防止人们干坏事。有财有势,手握赏罚大权才能把事情治理好!现在我只是您的一个年轻的门客。由年轻人来管理年长者,由地位低下的来治理地位尊贵的,又没有掌握赏罚大权,这就是队伍必然要散乱的原因。如果您使我能做到:对那些干得好的我有权封其为卿相一样的大官,对那些干得不好的我有权惩罚他们,甚至杀他们的头,那我即使是个大笨蛋,也一定能把这支车队治理得服服帖帖!”

乐池的这个门客对于管理的一番精辟的讲解,正是韩非子“立尺木于高山之上,下则临千仞之谷”的道理。短木临深谷需占据有利的地势,同样,管理一切事物,也必须掌握足够的权力和威势。没有有利地势,参天大树也只能与山脚同高;没有权威,再聪明的人也只能在淫威底下呻吟。

“诸侯势力强大,臣子地位尊贵,都会影响到君主的权势。”保持上司的尊严、威势,牢牢掌握权力,乃是事关命根子的大事,必须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韩非子说:“君主过分宠爱臣下,一定会危害到君主本人;大臣过分尊贵,一定会改变君主的地位;王后和妃子如果不分等级,一定会危害到王后所生的儿子;国君的兄弟如果不服从国君,一定会危害到国家。我听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如果没有防备,就一定有拥有百辆兵车的大臣在他的身旁,来夺走他的民众而颠覆他的国家;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君,如果没有防备,就一定有拥有千辆兵车的大臣在他的身旁,来夺走他的威势而颠覆他的国家。所以诸侯的领地广阔,兵力强大,是天子的祸害;大臣们过分富裕,是君主的失败;大将宰相控制了君主而使大臣私门兴盛起来,这是君主应该摒除的事情。世间各种事物之中,没有什么能及得上君主身份的极端宝贵、君主地位的极端尊严、君主威势的极端重要、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

韩非子在这里再次突出强调了威势的重要,认为作为上司应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诸侯势力强大,臣子地位尊贵,都会影响到君主的权势。”保持上司的尊严、威势,牢牢掌握权力,乃是事关命根子的大事。所以韩非子说:“万物莫如主势之隆。”

公元前247年,秦国由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当时,秦国相国吕不韦大权在握,被封为文信侯,有“蓝田十二县”、“洛阳十万户”、“河间十城”等大片封地。手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被尊称为“仲父”,秦国的国政都由他亲自执掌,实际成了秦国的“太上皇”。

到了公元前239年,秦王二十一岁,根据秦国制度,国君满二十二岁就可亲理政务。就在秦王即将掌管政权前,秦国朝中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当时,除吕不韦外,为太后宠幸的假宦官嫪毐,也很有权势。太后把嫪毐封为长信侯,领有太原等郡的封地,让其参与执掌政权,“事无大小,皆决于嫪毐”。十分明显,这是企图阻止秦王的亲理政务。吕不韦与嫪毐争夺权势,以致秦国境内从执法的无言直到驾车马的小吏都在为是追随吕氏还是跟着嫪毐氏而发愁。

公元前238年,秦王终于得到太后允许在祖庙里举行加冠典礼。太后和秦王在雍城宫中大宴群臣。

嫪毐自从得到赵姬太后的宠幸,福从天降,几年间生出两个孩子,在雍城设有宫殿。谬毒侍仆成群,家奴千人,宫室车马,田园游猎,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无恶不作。由于有太后的支持,嫪毐声势超过了文信侯吕不韦,并与太后密谋有朝一日篡夺王位。

秦王大宴,自然少不了长信侯嫪毐。他成天与达官贵人饮酒赌博乐此不疲。到了第四日,与中大夫颜泄边饮酒边赌博。

一连输了数局,趁着酒性赖账,颜泄坚不同意。嫪毐抓住颜泄衣领,“啪”“啪”就是几耳光。颜泄也抓着嫪毐帽子不放。嫪毐大怒:“我是当今国王假父,你敢与我相抗。”颜泄一惊,酒也醒了,拔脚就走。正好秦王过来,颜泄吓得叩头请罪。秦王一句话也不说,令左右把颜泄带到祈年宫,一一细问其中缘故。颜泄索性一五一十把嫪毐喝他时所说的话添油加醋细陈一番,然后说:“嫪毐实际上不是宦官,假装受腐,偷侍太后,现有两子,深藏宫中,不日就要篡位。”

秦王一听,愤怒非常,拿出兵符,召心腹带兵速来雍城。

有两个内史平日多得太后、嫪毐赏赐,得知秦王调兵消息,连忙报嫪毐。嫪毐马上求见太后说:“事已至此,只有兵马未到之时,派遣守宫卫士攻打祈年宫,杀死秦王,才可保证我们夫妻永久。”

太后说:“守宫卫士会听我的命令?”

嫪毐说:“用太后玉玺充当国王御玺,谎称‘祈年宫有贼’,秦王下令救驾。”

一直迁延到次日中午,才召齐各宫卫士,包围祈年宫。秦王大声喝问军卒何以闹事。军卒说:“长信侯说这里有贼,前来救驾。”

秦王说:“长信侯才是贼!”接着,秦王下令道:“生擒嫪毐赏钱百万;献上首级,赏钱五十万;杀死嫪毐死党一名,赏爵一级。不论何人,赏赐全同。”

因为商鞅变法,秦国人都很相信法令,听说有如此重赏,一时间,宫内宫外,官员、伙夫、马夫、百姓一涌而上,争杀嫪毐一党。嫪毐夺路逃出雍城西门,正遇秦王所调的大军,被活捉归案,随从死党,无一人漏网。秦王亲自带兵到太后宫中搜索,从密室之内找到嫪毐与太后所生孩子,立即下令杀之。

随后又逼着嫪毐承认,他进宫之事全是吕不韦主意。于是,秦王下令将嫪毐车裂,参与反叛者一律处死,未参与者远徙四川;囚太后于离宫,派百名兵士监守。秦王回到咸阳,欲诛吕不韦。群臣求情说:“吕不韦辅佐先王,有大功于国,嫪毐之说,不过一面之辞,最好不要治罪。”

秦王见吕不韦的根基还很牢固,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没有杀吕不韦,但免去了他的职务,收回相印。

可是,秦王独揽权力的决心是坚决的,这从他后来逼死吕不韦就可以看出来。

公元前237年春,天降大雪,百姓冻死无数。民间四处传言:秦王贬谪太后,儿子不孝母亲,所以天降大雪。

大夫陈忠进谏说:“天下哪有没有母亲的儿子,让太后回到咸阳,尽儿子孝道,气候自然会变好!”

秦王马上明白这是吕不韦一手策划的。于是大怒,下令将陈忠锤杀,陈尸殿前,并张贴告示:“有以太后事谏者,视此。”

但是,相继进谏者不绝,秦王前后已诛27人。

其实,秦王这是在借此机会剪除政敌,树立自己的权威。等看到政敌杀得差不多了,也就亲自排驾,迎接太后还宫。可是,秦王对吕不韦还是不放心,怕他再与太后联系,就将其遣出都城,往河南封地居住。列国听闻吕不韦归回封地,争相授以相位,使者不绝于道。秦始皇害怕吕不韦为他国所用,于是写信一封,着专人送到,书中说:你有什么功劳,封赏十万户?你与秦国有何关系,号称“尚父”?秦国给予你的赏赐实在是太多了。逆乱,实由你起,寡人宽恕不诛,让你安享清福。但是你不知悔过自新,又与诸侯私通,实在有失寡人厚望。你和全家俱迁徙巴蜀,以一城给你养老送终。

吕不韦接到秦始皇书信说:“我破家舍财扶持先王,谁有我功高?太后先事我而有孕,你就是我儿子,谁比我更亲?秦王为何如此忘恩负义!”于是,饮鸩而亡,秦王终于彻底摆脱了吕不韦的控制和影响,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秦王在亲理政务后,两年之内,先后消灭了两大臣子势力,把国家权力集中到他一人手中,稳固了自己的统治。此后,又经过十年时间,先后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在完成统一大业后,秦王吸取了历史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树立自己的权威。首先,采纳廷尉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其二十多个儿子,一寸土地也不分封,从而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其次,改“王”的称号为“皇帝”,将自己称为“始皇帝”,规定凡较重大的事情,必须奏请皇帝批准施行。

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这些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树立君主尊严与威势的做法,其思想理论基础,正是直接来源于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