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7.2 2.先搞清自己与上司铁不铁

2.先搞清自己与上司铁不铁

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韩非子·说难》

与上司关系亲疏决定下属进谏的效果。韩非子说,向君主提出劝谏,谈论是非的人,不能不考察君主对自己是爱还是憎,日后才可以依据实情加以游说。

下属的进言不被上司采纳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上下之间的关系上有问题。如果上司对下属不信任,那么对他提出建议意见,会存在着先入为主的成见。

韩非子认为,如果上司对下属根本不信任,那么下属的任何言行,上司都会看不惯。韩非子告诫做臣子的,一定要注意,上司的好恶决定着臣子的命运。

韩非子曾举例说,宋国有一个富翁,他家的院墙被大雨浇坏了。他的儿子说:“不把墙修好,会招来盗贼。”邻居老头儿也这么说。夜里,富翁家里果然被盗,丢失了许多财物。富翁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绝顶,却怀疑邻居老头儿与失窃有关。伊尹当厨师,百里奚当奴隶,都是为了求得君主的重用。这两个人都是才智杰出的人,还是不得不通过做低贱的事来求得任用。

何等卑下啊!只要把我的言论看做像厨师、奴隶一样卑贱的人所讲的话,只要能听取和运用我的话来振衰救弊,聪明的人就不感到是耻辱了。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君主的恩泽已经深厚了,进说者深远的谋划不会被怀疑,争论是非也不会被加罪。这样就可以明白地分析利害得失来帮助君主建功立业,直截了当地指明是非来帮助君主端正言行,能够这样互相对待,才能取得进说的成功。

由于缺乏上司的信任而带来杀身之祸,汉代的周亚夫就是个极好的例子。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将军周勃的儿子,他通晓兵法,善于治军,也算得上是一代名将,只因他不善于揣摸皇上及皇亲贵戚的心意,终于落得个饿死的悲惨下场。

平定七国叛乱,周亚夫功劳很大,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周亚夫被擢升为丞相,但是,很快君臣之间就发生了信任危机。

首先找周亚夫麻烦的人就是梁王刘武。刘武与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窦太后十分宠爱小儿子刘武,对他“赏赐不可胜道”,刘武自己也往往“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梁王刘武所以恨周亚夫,还是因为公事。当时,周亚夫主持平叛,率领军队开到了河南一带。吴、楚联军正全力攻梁,周亚夫等人分析了形势,认为吴、楚联军锐气正盛,汉军难与争锋,决定任由他们攻打。梁王向汉景帝求救,景帝也命周亚夫援梁,但周亚夫给他来了个“不奉诏”,而是派骑兵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吴、楚联军久攻不下,锐气尽失,又断粮草,被迫找汉军主力决战,周亚夫则深沟壁垒,养精蓄锐,一举打败了吴、楚联军。虽然平叛胜利了,但却与梁国结怨。因此,梁王每逢入朝,经常与母亲窦太后说起周亚夫,极尽中伤嫁祸之能事。

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因其母栗姬逐渐失宠,景帝就想废掉太子,另立王皇后之子刘彻为太子。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立太子是大事,稍一不慎,就会引起巨大的灾难,况且废长立幼一般是不允许的。周亚夫认为太子并无过失,随意废立,会引起混乱。周亚夫秉性直爽,与景帝发生了争执。后来景帝说废立太子是家事,不需外人插手。周亚夫这才无奈罢休。周亚夫的劝谏不仅未能说服景帝,反而使景帝觉得他太过张狂,太蔑视皇帝,因而深为愤怒。

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窦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至于封外戚为侯,并非没有先例,但景帝估计周亚夫不会同意,就先去找他做工作。果然,周亚夫断然否决,他说:“高祖皇帝曾经与诸大臣献血盟誓: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共击之。”还直言不讳地说:“王信虽是皇后的哥哥,但却并无功劳,如果把他封了侯,那就是违犯了高祖的规约。”这自然使景帝十分恼怒,只是周亚夫持之有故,言辞确凿,景帝才不便发火。周亚夫阻止了王信封侯,但从此加深了与景帝之间的矛盾,更得罪了王信。梁王与王信过从甚密,又都恨极周亚夫,于是,两人联手,内外夹攻,一起陷害周亚夫。

这件事发生不久,匈奴部落六人来降,景帝非常高兴,并想把他们都封为列侯。其中有一人,是以前汉朝投降匈奴的将领卢维的孙子,名叫它人。卢维曾伺机南归,但终不得志,终于郁郁而死。他的儿子也曾潜行入汉,病死在汉朝。卢它人乘隙南归,才有这六人来降。周亚夫认为不能封卢它人为侯,便对景帝说:“他的先人背弃了汉朝而投降了匈奴,现在又背叛匈奴而投降了汉朝,陛下如果封这样的人做侯,那么又怎么能责备做臣子的不忠于君主呢?”这次,景帝认为“丞相之议不可用”,断然拒绝了周亚夫的建议。周亚夫见景帝不从,就上书称病辞官,景帝也不挽留,任他辞退。

景帝对周亚夫仍不放心。一次,景帝专门宣召周亚夫,想“考验”一下,看他是不是个知足的人。这天,景帝特赐食于周亚夫。周亚夫趋入宫中,见景帝独坐在那里,行了拜谒之礼,景帝跟他随便说了几句话,就命摆席。景帝让周亚夫一起吃饭,周亚夫也不好推辞。只是席间并无他人,只有一君一臣,周亚夫就感到有些惶惑,等他到了席前,发现自己面前只有一只酒杯,并无筷子,菜肴又只是一整块大肉,无法进食。周亚夫觉得这是景帝在戏弄他,忍不住地就想发火。转头看见了主席官,便对他说:“请拿双筷子来!”主席官早受了景帝的嘱咐,装聋作哑,站着不动。周亚夫正要再说,景帝忽然插话道:“这还未满君意吗?”周亚夫一听,又愧又恨,被迫起座下跪,脱下帽子谢罪。景帝才说了一个“起”字,周亚夫就起身而去,再也没有说话。

几天过后,突然有使者到来,叫他入廷对簿。对簿就是当面质问,核实错误言行。周亚夫一听,就知末日已到,但还不知犯了什么罪。等周亚夫到了廷堂,问官交给他一封信。原来周亚夫年老,要准备葬器之类,就让儿子去操办。买了五百副甲胄,原是为护丧使用,又有许多朝廷使用的木料等,可能是周亚夫的儿子贪图便宜,买了下来,他使佣工拉回家去,又未给钱,使得佣工怀恨上书嫁祸。景帝见书十分恼怒,正好借机找茬儿,派人讯问。周亚夫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无从对答。问官还以为他倔强不服,就报告了景帝。景帝怒骂道:“我何必一定要他对答呢!”就把他交大理寺审讯。周亚夫入狱,其子惊问何故,等弄清了原委,才慌忙禀告父亲。周亚夫听了以后,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长叹了一口气。大理卿当堂审讯,问道:“你为什么要谋反呢?”周亚夫说:“我的儿子所买的东西全系丧葬所用,怎能谈得上谋反呢?”大理卿无话可说,但又知皇上欲置其于死地,必须找个借口,于是发出了石破天惊之判词:“你就是不想在地上谋反,也想死了以后在地下谋反!”周亚夫一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再也无话可说。被关入狱中后,他五日不食,绝食而死。

在韩非子看来,周亚夫不明白的地方在于,国与君是不同的,国为公,君为私,忠君未必就是爱国,爱国就更未必是忠君。如果君臣之间已不存在信任,你就不要妄想去说服君主任何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