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5.10 10.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棘手的事

10.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棘手的事

主之所以尊者,权也。

——《韩非子·心度》

驭臣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权臣弄政,危害中央,从而加强君主集权。分割强臣之权是驭臣之术中的重要内容。

法家历来就很看重君主的权势。《商君书》说:“权者,君之所独制也’、“权制独断于君,则威”。《韩非子·心度》说:“主之所以尊者,权也。”君主决不可失去权势。皇帝的权柄是制驭人臣的工具,不可假之余人,以防权臣乱政,危害国家。封建统治者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了不少经验教训,集中到一点,即要集权,要实行专制主义,必须以揽权为要务。

可是在历史上,历来有许多势盛逼上、功高震主的大臣篡权夺位的先例。按照法家的驭臣之术,帝王对于权臣与重臣,尽管在特定的条件下要用,但只要不是昏愦愚弱的君主,总不免要有所忌惮,一旦局势许可,即着手削夺其权势。

帝王用以削夺权势的手段,多种多样,最极端者即从肉体上消灭强臣,但一般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争、分、隔、制四种手段。

“争”与“分”的方式很多。如:将权臣的权力直接加以削夺,将权臣部下收归己用,将权臣的部分权力分与其亲戚等等。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对自唐朝以来形成的藩镇割据之弊端及权臣弄政深感不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用宰相赵普之策,对权臣“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开始分割节度使权力,逐次收归中央,终于在短期内改变现状,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赵匡胤是以禁军统帅而登上帝位的,故对五代以来的权臣发动政变以篡夺帝位深为知晓。

他认识到皇帝亲军是政变时的主要依恃力量,因此欲稳定帝位,必须亲自掌管御林军。据《资治通鉴·宋纪》的记载,赵匡胤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手段。

首先是“杯酒释兵权”。当时石守信、王审琦等手握重兵的权臣,均为宋太祖故人,宋朝天下是他们一起打下的。宋朝立国后,赵普数次建议要夺石守信等兵权,使改任他职。宋太祖不以为然,说:“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赵普说:“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视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天下。万一军伍作孽,彼亦不得自由耳。”即是说,就算他们不背叛你,但要是他们的部下要背叛你,硬要拥戴他们背叛你,那时他们也会身不由己。宋太祖本也是这样“黄袍加身”的,认识到了赵普建议的重要性,决定削夺权臣兵权。

宋太祖召石守信等人宴饮,酒至酣处,太祖屏其左右谓石守信道:“我非尔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高卧也。”石守信等请问其故。

太祖道:“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石守信等顿首道:“陛下何为此言?今天下已定,谁敢复有异心!”太祖道:“卿等固然,若麾下有欲富贵者,一旦黄袍加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石守信等顿首涕泣道:“臣等患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太祖道:“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想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困之苦。卿等何不交出兵权,出守太藩,购置好田宅,为子孙万代立业;多致歌儿舞女,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无相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上策!”

石守信等拜谢道:“陛下念臣等至地,所谓生死而骨肉也。”明日,石守信等权臣都称疾请罢,太祖听从,赏赐甚厚。庚午,以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都免去军职;独石守信兼侍卫指挥使如故,其实兵权也已交出。

“杯酒释兵权”可谓一种解除权臣兵权的一种文明举动。解除权臣手握的足以威胁中央集权及帝位的权力,指示富贵之途,出守大藩,安排得所,不使为乱。削权之举,不过在酒席之间,杯酒之奉,即可收权于中央,防微杜渐,消患于未然。真可谓善于先发制人的典型。

领导者怎样对待功臣,不同的领导会有不同的做法,通过和平协商,达到各自的心理平衡,这一点却是起码要做到的。否则极易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各自心理的不平衡而导致争端,这就大可不必了。对待这个问题领导者不妨学学赵匡胤,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杀气,上下相安,各处其宜,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