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4.8 8.集思广益,兼听独断

8.集思广益,兼听独断

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韩非子·八经》

中国现代领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韩非子领导智慧的精华,比如“集思广益,兼听独断”即为其中一例,意思是遇到事情就要集中众人的智慧,一一听取意见,然后把大家集合起来议论。

作为君主,如果只片面地听取个别人的意见,就会使自己愚蠢;只有广泛地听取众人的意见,才会使自己变得圣明。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敌不过众人,一个人的智慧终究不可能穷尽万物。与其运用自己一个人的智力,不如依靠一国人的智力。这样才能敌得过众人,对付得了万物。如果全凭自己一个人绞尽脑汁想办法,侥幸成功了,自己却付出了许多辛劳;如果失败了,自己还得承担责任。下等的君主只会自己动脑筋出力气,中等的君主用尽别人的力气,上等的君主用尽别人的脑筋。所以遇到事情应当汇集众人的智慧,先一一听取各人意见,然后再开会讨论。如果不事先一一听取意见,有的人到了会上就会人云亦云改变自己原来的主意,这样一来谁会动脑筋谁不会动脑筋就区别不出来了。如果一一听取意见之后不开会讨论,还是不能形成决议,形不成决议事情就要被耽搁。君主在听取了众人的意见之后要从中选择一个主导意见,这样就不会陷入众说纷纭的陷阱。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郑国弱小,打不过楚国,就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派大将栾书率兵救郑。晋军开到郑国,很快与楚军相遇。楚军见晋军丘名势猛,就退兵了,栾书不想一无所获就回师晋国,就顺路攻打了蔡国。蔡国原跟楚国结盟,就赶紧向楚国求救。楚国虽不想跟晋国作战,但蔡国既来求援,不能袖手旁观,就派了公子申和公子成各领自己所辖的军队前去援蔡。

楚军退而复来,晋国大将赵同和赵括向主帅栾书请战,栾书同意了。正当两位大将要领兵出战的时候,晋军中另外儿位将领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对栾书提出意见说:“楚军既然退而复来,说明准备很充分。我们跟他们打仗,胜了,不过是打败楚国两个小股军队,没有什么光彩和好处;败了,那就是奇耻大辱了。不如按原计划收兵回国。”

栾书一分析,觉得他们三人说得有理,就取消了作战的命令。晋军中有不少将士原来打算跟楚军打一仗,可现在主帅又命令不打了,觉得想不通,就对栾书说:“一个人跟大多数人意见一致,办事才能成功。你是主帅,部下有十一个将领,只有三个人不主张打仗,想打仗的是多数人,你为什么不跟多数人在一起呢?”

栾书回答说:“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大多数。知庄子等三位提的意见有理,能够代表大多数人。我采纳他们的意见是应该的。”

于是,栾书率领晋军回国了。

又过了两年,栾书又率兵出战。他攻打了蔡国,本打算继续攻打楚国。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又来见栾书说:“我们打了一仗,将士已经疲劳,而楚国已有准备,以逸待劳地等我们去攻打,战争可能会不利。不如回国途中去袭击沈国。”

栾书又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没有去打楚国,而去轻易地打败了沈国。

栾书作为一个主帅,能够虚心听取部下的意见和建议,每一次对作战的方针都做了正确的选择。因此,避免了失误,取得了胜利。人们称赞栾书说:“栾书能够听取好的建议和正确的意见,可谓是‘从善如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领导者不能仅凭个人智力进行统治,而必须利用臣下的一切智慧和力量,一一听取,集合议论,果断而有主见地采取正确的意见,这样才能敌过众人的智慧而胜过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