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4.6 6.用人不可吹毛求疵

6.用人不可吹毛求疵

人臣失所长而奉难给,则伏怨结。

——《韩非子·用人》

韩非子在谈到用人问题时说,如果让属下失掉自己的专长而去担任难以胜任的工作,属下就会积怨。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世上是没有的。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能够在选用人才时,知道用人的长处,容忍人才的缺点。这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怀。刘邦就有这个胸怀,他看中的是陈平在智谋上高人一筹的长处,所以,就重用陈平,而且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人才往往都有个性,大才者又大都不拘小节,又难免会恃才傲物,因此,看人要看大的方面,用人要用其所长。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宁戚听到这个消息,就远道来到齐国。他怀有不世之才,又有匡世之志,很想在桓公手下一展才能。但来到齐国,他才感到宫门重重,桓公出入车驾相从,卫兵近臣前呼后拥,守卫森严,不要说上前自荐,就是远远看上一眼也是难事。

他身上本来不多的盘缠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在这里找点事做,等待机会,二是回老家去,安心种地养牛。他擅长养牛,人家都说他专心养牛,就能发大财。

他最终选择了前者。

一天,桓公外出,在东城的门外听见有人在唱歌。歌唱得并不怎么好,但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深深打动了桓公。

“这是什么人啊?”他问从人。

从人向外望了望:“一个赶车的,不好好干活,在那儿偷懒。”

“你懂什么!”桓公叱道。

他下令停下马车,揭帘向外看去,只见一个清癯的男子,粗布褐衣,正在击着牛角唱歌:“浩浩乎白水……”

他唱的是一首古诗:“浩浩白水,惰惰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诗用的是比兴,表达出为国效力的愿望。

“这是个贤人呵。”桓公感叹说,“怎么能给人干赶车这种粗活呢。寡人要把他请进宫去,和他谈谈。”

于是,一番长谈之后,桓公和管仲都主张重用宁戚。

一位老臣启奏:“大王,用人可是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应该慎重。”

桓公说:“是啊,用贤人,国家就强盛,用奸人,国家就衰败。这方面的例子,真的是很多。就说管仲吧,要不是当初鲍叔牙推荐了他,寡人就不会有今天。所以,我要把贤能的人都请来,为齐国出力。”

大臣说:“好是好,但是不是贤才,大王可要把握清楚。老臣倒是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桓公倾身问道。

“这个人是从卫国来的,卫国离我们这里又不很远。我们派个人过去,了解一下,他要果然是个贤才,再用他也不晚。”

“不妥不妥。”桓公连连摇头。

“现在我们认为他是贤才,就该大胆使用。派人去了解,要是认真,了解到了就会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人谁没点小毛病?可知道了他的这些小毛病,就会让我们心里疑惑,不放心。为了小的过失而丢弃了大才,这可是太不上算了。你想想看,世上许多国君失去贤才,不都是这个原因嘛!”

齐桓公正襟危坐,命人颁下诏书:任命宁戚为齐国上卿。

宁戚为上卿,为齐国做了许多事情,和管仲一起辅佐齐王,成就了春秋霸业。

用人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几乎一样多。再说齐桓公,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重用了管仲等贤人,以“尊王攘夷”为名,扩充国力,收取人心,成就了一代大业。但在管仲死后,他不听管仲死前的劝告,用了几个小人为相,使得儿子争夺王位,自己的尸体在房里生蛆,竟然没人过问。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如此集中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对比是何等的鲜明!

春秋时候,子思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他说:“以苟变的才能,统帅五百辆战车的军队不成问题。”

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但是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子思说:“英明的人选才任官,就好比木匠选用木材,一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所以一根可以合抱的优质木材,有了几尺朽烂之处,高明的木匠是不会扔掉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正是需要收罗英武人才的时候,您却因为两个鸡蛋放弃了一员大将。您这话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

卫侯两次拜谢说:“我接受您的指教。”

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能因为一些小缺点就放弃一个人才。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有大才能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而看起来很完美的人,往往天赋一般。所以,用人之道,在于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不要苛求细枝末节,而是看他大的方面。孟尝君养食客三千,鸡鸣狗盗之徒都派上用场;曹操的智囊集团,他手下任用的要么是谋臣荀彧、郭嘉、贾诩、程昱等一帮封建知识分子,要么就是武将夏侯惇、张辽、徐晃、张郃等,很少是文武兼备的人才,但他惟才是举,善于让每一个人发挥其长处。荀彧在袁绍手下没有什么建树,但在曹操麾下却屡建奇功;郭嘉也是这样,在曹操手下展示出了自己通晓事理、足智多谋的资质。

有个叫虞庆的人请来工匠给他造房屋。造完以后,他嫌屋顶的坡度造得太陡。

工匠解释说:“这是新造的屋子,椽子木材不太干燥,泥土比较潮湿,等过些时候就自然会好的。”

可是虞庆却自以为是,振振有辞地说:“不对!正因为泥土潮湿椽木不干,所以要盖得平一些,等到泥土干了椽木直了,坡度就会陡起来。现在就造这么陡,以后就会更陡了。”

工匠说不过他,只好照他说的做。结果屋子造好不久,屋顶就塌陷了。

工人们在制造射箭用的弓,有一个叫范且的人跑来瞎指挥说:“弓一般都是用到最后才会折断,开始的时候是不会断的。所以你们现在这种造弓的方法不对,你们开始调弓怎么那么慢?花三十天时间才调到位,然后上弦,上了弦马上就射箭。这都不对!等于是开始不用力到后来才用力,弓怎能不断呢?我要是来做弓,应该是一上来就用力,一天之内就调到位,上好弦,然后放在那儿,三十天以后才射箭。因为开始的时候是不会断的嘛,何必那么小心翼翼?到后来容易断了,才需要慢慢来啊!”

工人们说不过他,只好照着做。结果造出来的弓一拉就断。

人在职场,有才不得施展,有技不能发挥,当然会让人感到不满、郁闷。有时候这种不满,领导者是不易察觉的,属下若人数太多,他如何知道谁在不满?所以,当初在指派工作给属下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属下的专长、特性,再考量其工作的性质。若是领导者不事先查证,而错把肉猪当良马用,或是将鹅鸭当晨鸡,那岂不是件很糟糕的事?要想使人愿为您效命,正确的用人态度非常重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切不可吹毛求疵。

韩非子的意思是,对于泰山不合木工绳墨规矩、属下不合上司理想要求,这也是泰山和属下的一种本性,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切不可吹毛求疵,强行扭曲,而应该宽大为怀,谅解容忍,尽可能地看到每一个有缺点的人的优点,并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用人以长,不拘一格,这话谁都会说,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没有几人。问题何在?齐桓公一语道破:世上的许多国君,都是因为小的过失而失去了贤才。

识人需要眼力,用人需要胆略。很难说哪个更重要,也很难说哪个更难。

用人也该懂得这个道理。善用人的长处,是因人成事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