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3.4 4.揭开背后的种种伪装

4.揭开背后的种种伪装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作为领导者,如何才能了解下属的实情呢?在韩非子看来,领导者观察和听取下属的言行,若不加以验证,那实情仍无法了解,如果有门户之见的话,那就可能被下属蒙蔽。

识别人可以用相马和鉴定宝剑来做比喻。

相马时,如果只看口齿,观毛色,即使伯乐也不一定能看出哪一匹是千里马,让马驾车奔驰,不善相马的人也能辨别好马和驽马。从一把宝剑表面的颜色和铸锻的纹理去鉴定,就是善观剑的欧冶子也未必知道好坏,只要在地上宰狗杀马,水里斩截蛟龙,即使是从来没见过好剑的人也能分辨剑的优劣。

不同的人表面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是很容易迷惑人的。

有的外貌温厚和善,行为却骄横傲慢,非利不行;有的貌似长者,其实是奸人;有的外貌圆滑而内心刚直;有的看似坚贞,实际上疲沓散漫;有的看上去泰然自若,迟迟慢慢,可他的内心却总是焦躁不安。目空一切的人看样子很聪明;愚蠢得可爱的人看上去像个正人君子;鲁莽的人看上去往往好像很勇敢。

随随便便许诺的人给人的印象为人爽快,实际上这种人却很少有什么信用;什么事都要插手的人好像多才多艺,一旦要他拿出真本事就会露馅;锐意进取的人似乎精诚专一,可是这种人的热情不会持久;吹毛求疵的人好像是很精明,实际上只能添麻烦;动不动答应给人这样那样的好处的人好像乐于施惠,但是这种人常常说了不算;当面百依百顺的人貌似忠诚,然而这种人大多是阳奉阴违之辈。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典型现象。也有似非而是的情况。

西晋时的何晏、夏侯玄和邓扬等希望与傅嘏交好,遭到了傅嘏的拒绝。有人感到奇怪,问傅嘏为什么。

傅嘏回答说:“夏侯玄志大才疏,徒有其名而无真才实学;何晏说起话来玄虚邈远,其实内心急功近利,喜欢辩论但没有诚意,这种人是所谓利口亡国之人;邓扬貌似积极有为,实际上有始无终,既要贪求名利,内心又没有一个原则,只是一味抬高与他意见相同的人,排斥与他志趣不同的人。他们三个人整天滔滔不绝,但是言多伤人,必然会惹起争端。依我看,离他们远远的还怕招来大祸,更何况与之接近呢!”

后来这三个人的结局与傅嘏说的一模一样。

大政治家看似奸诈,却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有大智慧的人看似痴愚,然而其内心却一片空明,聪明盖世;博爱的人看似虚幻,其心胸实际上非常宽厚充实;正直无私的忠言虽然听了让人不高兴,但其情感却是出自一片至诚。

如果一个人总是讨好别人,言谈之中竭尽阿谀奉承,好做表面文章,尽量表现他微不足道的善行,因此而自鸣得意,这种人本来就是虚伪的。

普通人不善于洞察其中的奥妙,往往会因为形象而做出最后判断,只看其仪表非凡就把对方当作伟大人物,或者把真情流露误以为华而不实,反而把巧妙的伪装当作真相。

有一天晚上,齐王在宫殿里举行宴会。

参加宴会的有一位中大夫名叫夷射,席间酒喝多了,就独自一人走到门外,倚在廊门边透透新鲜空气。

门房里有一位受过断足之刑的看门人,名叫刖跪,就走过来对夷射说:“中大夫的酒看来喝得不少,能不能把喝剩下的酒赏一点给我喝呢?”

夷射喷着满嘴酒气,呵斥道:“去,滚开!你算什么东西?一个受过刑的看门人,居然也敢向中大夫讨酒喝?!”

刖跪讨了个没趣,退了下去。等到夷射走了,刖跪就弄了一点水倒在廊门屋檐下接雨水的凹塘里,好像是有人撒了一摊尿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齐王出门看见那一摊水迹,心想:这几天也没下雨,这里怎么会有一摊水?肯定是哪个家伙撒的尿。太不像话了,居然敢在王宫门前撒尿!他越想越气,就冲着门房厉声问道:“是什么人敢在此撒尿的?”

刖跪说:“回大王,刖跪该死,没有亲眼看见撒尿的人。但是,昨天晚上中大夫夷射好像在这里站了好长时间……”

齐王听了,也不去调查,就认定是夷射干的,于是把夷射抓起来杀掉了。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楚臣费无极的。

费无极是楚国令尹(相当于国相)身边的大红人。后来鄙宛来到令尹手下做事,也非常得令尹的欢心。

费无极生怕郄宛抢了自己的权位,决意谋害他。一天,费无极对令尹说:“您既然这么喜欢郄宛,怎么不到他家去一起喝喝酒啊?”

令尹说:“好,你去安排一下。”

于是费无极就到郄宛家去,对郄宛说:“令尹要到你家来喝酒,他这个人踞傲尚武喜欢兵器,你一定要精心准备,先赶快在厅堂和庭院里陈列好兵器。”

等到令尹来喝酒的时候,只见厅堂里和院子里到处陈列着兵器,不禁大吃一惊:“摆放这些兵器是干什么用的?”

费无极在一旁小声说:“情况不妙,恐有不测,大人还是快走吧!”

令尹勃然大怒,酒也不喝了,匆忙回去调动军队,就来讨伐郄宛,没过多久,就把郄宛杀掉了。

韩非子认为,似是而非的现象,往往会干扰、混淆君主的视听;小人也经常会制造似是而非的假象来迷惑君主,使君主做出错误的判断,造成对下属赏罚的失误。故君主对此必须特别留心,不要上小人的当。

身为一位领导者,的确很难与每一位下属都有接触,而且因为各司其职的缘故,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皆不相同,自然有些人的工作会比较与主管接触,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因为较亲近的关系,主管会较信任他们,而关于一些工作上的流言蜚语,也许会从这些人口中听到。

假如主管不去证实就听信这些话时,那是很不明智的。或许听闻的事件是真的,或许是假的,身为主管若不亲自证实而乱下判断的话,那就是被蒙蔽了。

所以,在尚未有任何验证之前,可别信以为真!况且管理者本身就要对下属一视同仁,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才算是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