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家的管理之道
1.2.1 1.善用奖赏是最好的激励

1.善用奖赏是最好的激励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认为:见功赐赏,因能授官,这两者是使人既得到实惠又得到脸面的大好事,令人眼红心跳,人人都想得到。所以,君主可以用它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叫他们为君主拼死卖命。

人都贪利,只要有利可图,原来可恶的东西也会变得可爱。黄鳝的样子像蛇,蚕的样子像毛毛虫。人们看到蛇非常害怕,看到毛毛虫浑身就起鸡皮疙瘩。但是,你看农妇们用手拣蚕时神情自若,渔夫们捉黄鳝时丝毫也不害怕。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养蚕、捉黄鳝有利可图啊。有利可图,人们就忘掉了这些东西的可怕可恶之处,面对这些东西,人人就都变得像勇士,个个勇往直前了。

若要懂得奖赏之道,先要选好值得奖赏的人。

春秋时,越王问大夫文种说:“我打算讨伐吴国,以我国的现状看可以吗?”

文种说:“可以!但一定要运用严明的赏罚措施,赏要赏得诚信并且叫人向往,罚要罚得坚决并且叫人害怕。我想来做个实验,是不是可以在宫室里放一把火……”

于是,他们就放了一把火将宫室烧起来。开始,人们看见宫室起了火,却没有人去扑救。

越王就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救火而死的,就像在战场上牺牲一样受到表彰;凡是救火没有死的,就像在战场上打胜仗一样接受奖赏;不肯救火的,就像在战场上临阵脱逃一样受到严厉处罚!”

命令一下达,人们马上纷纷在身上涂上防火材料或在衣服上泼上水向大火冲去,左边上去三千人,右边也上去三千人。

通过这件事,越王知道怎么样才能保证讨伐吴国取得必然的胜利。

李悝在魏文侯的时候曾在边境做地方官,他想让当地的民众都练习射箭,提高防御能力,就下了一道法令:“以后凡是打官司遇到双方扯不清、不好判断的情况,就叫有争执的双方去比射箭。射中的就算胜诉,射不中的就算败诉。”法令一下达,人们纷纷都去练射箭,练得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射箭的本领普遍提高。等到与秦国交战时,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因为大家都成了射箭能手啦!

宋国东门一带有一户居民,家里死了老人,做儿子的在守孝期间,为了表示自己很悲伤,就拼命地哭,而且不肯吃不肯喝,直到把自己折腾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不像人样。

国君知道了,就嘉奖他为优秀孝子,并且举拔他做官。从此以后,宋国凡是家里死了人的,都纷纷来效仿,拼命哭啊,不吃不喝啊,每年都有十几个孝子就这样把自己折腾死了。

由此可见,奖赏是很重要的事。儿子为父母服丧,本来应该是自发的,居然也要动用奖赏来激励。君主要想叫臣民们为自己卖命,不用奖赏怎么行呢?

有的时候,奖赏激励并不需要什么成本,只要表达一点意思也就行了。

越国自从征吴失败后,越王就处心积虑想再讨伐吴国,报仇雪恨,希望手下的将士们在战场上能够出生入死,奋不顾身。

有一天,越王乘车外出,看见一只大青蛙,瞪着大眼睛,鼓着一肚子气,伏在路旁,见了人和车马也不躲避,好像在向人示威。越王从车上站起身来,向这只青蛙庄重地行了个礼。

车夫感到很奇怪,问道:“大王为何向青蛙敬礼啊?”

越王说:“这青蛙有一股气,勇气可嘉,令人肃然起敬啊!”

这件事传开后,将士们都说:“青蛙有勇气,大王还向它敬礼,更何况战士们有勇气呢!”于是这些将士们勇气倍增,甚至有人愿意割颈断头以示勇武不怕死。

越王为了向吴国报仇,调教手下的勇士,焚烧高台,一击鼓,士兵就往火里冲,因为冲进火里就有赏;又在江边练兵,一击鼓,士兵就往水里冲,因为冲进水里就有赏。

到了打仗的时候,一击鼓,士兵就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断头剖腹也义无反顾,因为英勇作战就有赏。平时如果能制定法规奖赏有才有德的人,那样的激励效果就更大啦!

有一次,韩昭侯让人把一条穿旧了的裤子收藏起来。

他手下的人议论说:“看来我们的君主一点也不仁厚!一条穿旧了的裤子都舍不得送给别人,还要把它藏起来,真小气!”

韩昭侯知道了,解释说:“其实事情并不是你们所想的这样啊!我听说,英明的君主对自己的喜怒哀乐、一颦一笑是十分吝惜的,从不轻易地让人觉察。而且,每一笑总有笑的目的,每一颦也总有颦的目的,不能随便乱笑乱颦的。更何况这是条裤子,哪里仅仅是一颦一笑那样的小事?赠给一条裤子与一颦一笑,相差实在是很大的。我一定要等待一个有功的、值得我赠与的人,才能把裤子送给他。现在,这个人我还没有找到,所以,这条裤子我只能先收藏起来。”

一套标准的选才制度要建立起来,对于领导者而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人都有习惯,亲近自己喜欢的人,若是对于某人不太熟悉的话,怎会轻易地接近他呢?这对一个领导者而言,也是相同的道理。领导者有选择属下的权力,他就会很容易地想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人作为自己的人马。然而自己所熟悉的人是否能够胜任这些职务,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建立起一套标准的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或企业而言,都是很重要的,惟有标准的制度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个人,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和规范作用。

再看一个有趣的外国故事:17、18世纪,英国经常要把大量犯人运送到澳大利亚,起初是按上船时犯人的人头给私营船主付费。私营船主为了牟取暴利,便不顾犯人的死活。每船运送人数过多,造成生存环境恶劣,加之船主克扣犯人的食物,囤积起来以便到达目的地后卖钱,使得大量犯人在中途就死去。更为严重的是,有的船主一出海就把犯人活活丢进大海中。后来,英国政府为了降低犯人的死亡率,制定了新的办法和制度。他们重新规定,按照到达澳洲活着下船的犯人的人头付费。于是私营船主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让最多的犯人活着到达目的地。后期运往澳洲的犯人的死亡率相当低,最低时只有1%,而在此制度实施之前的时期最高死亡率竟达94%。

这是制度经济学中常举的例子,它简单而深刻地告诉我们,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要靠合理的制度。制度合理了,事半功倍;制度不合理,事倍功半。

当今,凡是能抛弃私心,规规矩矩遵循公法的,民众就安定,国家就太平;凡是不由着自己性子瞎搞,严格按公法办事的,国力就强大,敌人就害怕。所以君主一定要审察得失,运用法度来驾驭群臣,这样就不会被底下的人蒙骗了。

所以,领导者对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也不要偏爱,对那些自以为特别能干的人也不要赞赏。这样,底下的人也就不会奔东走西、窜来窜去、拉帮结派、沽名钓誉、想要出人头地了。每个人不管地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老老实实立足于本职工作,也就能达到无为而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