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不知的意大利史
1.6.2 第二节 拉锯!伊松佐河

第二节 拉锯!伊松佐河


“一战”欧洲有几大战线:西线是英、法、比利时对德国;东线是德国、奥匈对俄国;巴尔干战线是奥匈、保加利亚对俄、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等国,后来德国也参加进去;英法联军还跑到土耳其去开辟了一条战线;而意大利参战后,又单独对奥匈帝国开了一条“南线”,也就是意大利战线。

意大利参战之初,协约国们一片欢腾,认为这下可以在奥匈帝国肚子上捅一刀,战争很快就能打胜了。但没几天,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参战的意大利很快成为协约国的包袱。意大利当时虽然拥有80万大军,但武器装备非常糟糕,尤其没有重武器。他们就朝着协约国嚷开了,你们要我打奥匈帝国,得给钱给装备啊,不然难道拿棍子抡吗?还有,煤我们也缺,多送点来吧。于是英国只能咬着牙把自己也很宝贵的武器、弹药、燃料都给意大利送去。

送去补给倒也罢了,你占用资源真能打仗也行啊。可惜当年威风凛凛的罗马帝国,现在早已没落。意大利几百年就出了个名将加里波第,现在这帮将军都是饭桶,而士兵呢,虽然嘴上叫着收复国土都挺带劲,真要打起来就完全两样了。

要说“一战”中欧洲列强的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无疑是德国,一个国家对付英、法、俄的两面夹攻,打仗却胜多败少。其次是英法两国,在西线对付德军略吃小亏,但基本能顶住。再往后是俄国,俄国在东线的北翼对付德国,输多赢少,而且败得比英法要惨,经常是以多对少也能吃大亏,一年打下来要损失一两百万军队。比俄国更差的是奥匈帝国,俄国对德国大大吃亏,在东线南翼对奥匈帝国,却是经常占便宜。也全亏有奥匈帝国拉德国后腿,东线双方才保持均势,奥匈帝国一度被塞尔维亚打得落花流水。

那么,意大利呢?很不幸,意大利还要低一个档次。面对着上述欧陆五强中最弱的一个奥匈帝国,而且是在奥匈帝国的主力部队被迫调到东北对付俄国的情况下,意大利倾全国之力攻打奥匈帝国西南的小股部队,结果两个回合下来就上气不接下气。奥匈帝国在俄国丢的面子,终于在意大利头上找补回来了。

1152791

“一战”中的意大利军队

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边境几百公里,是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而整个地势,则是靠奥地利一侧的略高,靠意大利方向是下坡。边境的奥匈帝国军队人数虽少,但已经严密守卫着山口和隘路。伊松佐河流进亚得里亚海,奥军据点位于河上的各个渡口,这种山地和河流结合的地形,本身就易守难攻。如果进攻的一方勇敢大胆,敢于穿插突破,那么或许还可以反过来利用这种地形撕裂防御者的防线。问题是,充满浪漫的意大利人,他们到哪里去找第二位英雄加里波第呢?

于是从一宣战,意大利军队就开始在边境上进行重复性战斗。他们选择伊松佐河地区进攻,满心希望的是一次猛攻就占领这个地区,然后向着奥地利腹地推进,甚至占领维也纳。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意大利在今后的三年战争里,不断地一次又一次进攻这个地区。“一战”中,几大强国打出了诸多战役,什么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而奥意之间总共打了十二次伊松佐河战役,也算是一大奇观了。

公元1915年6月,20万意军向伊松佐河地区发动猛烈进攻,试图占领特兰提诺高地。对面的奥地利军队人数只有他们的一半,而且战斗力也不是很强。但相对于意大利人来说,这已经是可怕的对手了。意军渡过伊松佐河,逐个攻占奥军的阵地。当意大利军大摇大摆地进攻时,遭到奥军的火力还击。等意军冒着炮火冲近时,奥军从早已修筑好的战壕里跳出来,呐喊着反冲锋,一下子又把意大利人打下去了。之后几个月,意军投入后续预备力量,奥军也调兵增援。两家就这么隔着边境,你添油,我加醋,足足折腾了半年。到年底的时候,意大利方面已经打了四次伊松佐河战役,也就是说四次大举进攻,一共却只占领了几个小小的据点,军队已经伤亡近20万。不过另一方面,奥军虽然还控制着该地区所有的重要据点,但在这种争夺中也伤亡了12万人,并且有25个师被意大利牵制在西南边境。从这一点来说,也算意大利为协约国做出了一些贡献。

公元1916年初,战线有过短暂的平静,随后双方又开掐了。意大利军队再次发动进攻,又被奥匈帝国挡住。最后奥匈帝国军队发动反攻。搞笑的是,当时奥匈帝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军队里面有大量的斯拉夫人。这些斯拉夫人平时对奥地利统治者(日耳曼人)都很不满,一有机会就捣乱,尤其和俄国人(也是斯拉夫人)打仗时他们更是一有机会就投降。但是,这些斯拉夫人一旦被调到南线对付意大利人,顿时如脱胎换骨,嗷嗷叫着猛打,因为他们对意大利这个“叛徒”实在太鄙视了。在这群斯拉夫人的发飙下,意大利军队被人一路打得抱头鼠窜,差点被逆推回来。幸好这时候俄国在东线发动大举进攻,才迫使奥匈帝国把正在痛扁意大利的军队调回去,拯救了意大利。整个公元1916年,意大利总共发动了五次伊松佐河战役,依然只占领了很可怜的一点土地。

等到公元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协约国英法发现,意大利的地位重要起来了!它们赶紧给意大利鼓劲打气,说你一定要想方设法,大举进攻,我们要钱给钱,要枪给枪!意大利美得跟什么似的,又在1917年5月发起了第十次伊松佐河战役。这一次,意军比前几次都要积极,经过近一个月的血战,付出了16万人的代价后,竟然在战线上突进了好几公里。要知道,过去每一次战役,意大利都只能进展几百米,甚至只有一百米,这回真是赚大发了。意大利再接再厉,又在8月调集了50多个师的重兵,集中几千门大炮,发动了第十一次战役。在付出10多万人代价后,居然挺进了10多公里,击破奥军三道防线,占领了具有战略价值的巴音西扎高地。一时间,协约国一片赞扬:不愧是古罗马帝国的传人、加里波第的同胞,高,实在是高!

这样,经过两年多十一次血战,伤亡100万人之后,意大利终于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军事成果。不过这个成果到底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只不过是占领了意大利试图从奥地利那里收复的两小块地盘中的一部分而已。

然而意大利这次进攻,却把同盟国彻底激怒了。以前德国只把这个叛徒当作皮毛之患,懒得理睬,奥匈帝国主力又被俄军牵制。可是现在俄国发生革命,已经不能再维系东线了,而意大利反而显得兴致勃勃,居然占领了巴音西扎高地。德国发现,不教训下这厮不成了。于是德国调集了7个精锐师,再加上奥地利部队9个师,由德国将军贝洛指挥,在10月向意大利大举反击,史称卡波雷托战役或者第十二次伊松佐河战役。

之前十一次战役,都是意大利进攻、奥匈帝国防守,这一次换过来了。德奥军采用突击战术,集中兵力对意大利前线部队各个击破。这时候,意大利军队早已在先前的第十次和第十一次伊松佐河战役锐气尽挫。

尤其是意大利总司令非常蛮横冷酷,虐待、折腾士兵,把士兵当作消耗品和牲口,很多士兵都是被强行抓上战场的,部队完全没有斗志。在欧洲列强中意大利是最末等,战斗力比德军至少差了三个档次,哪里招架得住?几天工夫,几十万意大利军山崩一样垮了下来,很多士兵们直接举着白旗向敌人投降。残余部队一直往回跑了100公里,才在皮亚韦河守住了防线。这一战意大利军损失30多万人,其中90%被俘,被俘虏的人比德奥军总数还多。不但整团整营的意军急匆匆投降,甚至有些心胸开阔的小伙子们还向入侵的德奥军欢呼:“皇军,打到罗马去!”而那些侥幸逃脱的部队,很多是因为把重武器和装备都扔掉,才得以裸奔逃脱的。德奥军队也想加把劲追击,但意大利北部的山路太糟糕了,德奥军带着重装备还有大批俘虏,实在走不快,这才让残余的意军逃之夭夭。

这下子可把协约国吓得够呛。俄国已经垮台了,要是意大利再投降,那协约国只剩下英法两个国家,怎么还挡得住德奥?那可真是大势已去了。虽然美国已经参战了,但那时候谁也不知道美国这么牛啊。因此,英法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意大利。它们赶紧派了10多个师增援。另一方面,意大利换了迪阿兹将军担任总司令。这位将军虽然打仗本领也一般,但至少善于安抚军心,时常对下级官兵加以关怀。再加上德奥军队入侵意大利本土,又激起了几十年前的那种民族自救精神。这样内外两方面因素一起作用,意大利军队的士气恢复了,又能够继续战斗下去了。而入侵的德奥军队,虽然赶鸭子一样歼灭了大批意军,但因本身兵力有限,加上战线过长,后勤保障跟不上,看到意大利已经稳定下来,协约国军队也源源不断开来,也就停止了进攻。

这样,意大利打了两年多抢得的一点战果,因敌人一次半个月的反攻全丢了,还倒赔了大片领土出去。然而,毕竟意大利守住了后面的防线,渡过了“一战”中最危险的时刻,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接下来,美国军队开始在欧洲登陆,意大利收获的季节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