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不知的意大利史
1.6.1 第一节 变节!“一战”之坑

第一节 变节!“一战”之坑


公元1901年,著名的滑头泥鳅焦利第(1842—1928)当上意大利总理,人称“黑社会总理”。此人善于在左右两派之间取巧,但也做了不少实事,把左右两派的一些理想都变成了现实。他改善了基础教育和保险,规范了童工和女工的使用,并且赋予了全体男性公民选举权。在他任上,意大利经济得到了较大提高,意大利完成了工业化,农业也有所增长。许多移民欧美的意大利人带着钱回到祖国来参加建设。凡此种种,让意大利的实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当然,在全球八大帝国主义(英美法德日俄奥意)中,意大利实力还是垫底的,虽然他们自己未必肯承认。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阴云密布,列强间彼此矛盾重重。它们在相互防范、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的趋势下,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欧洲的六大强国中,英、法、俄为协约国,德、奥、意为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欧洲乃至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按说,意大利很早就加入了同盟国,它的立场应该很清楚。但作为世界八大帝国主义中实力最差的一个,意大利的利害关系其实相当微妙。

在协约三国中,英国和意大利关系一向不错。英国不但在意大利独立战争中第一个给予支持,而且在19世纪末还帮助意大利扩张到非洲,可以说对意大利有“一饭之恩”。俄国和意大利利害上没有太多交集,虽然都有对巴尔干半岛的野心,但俄国的野心主要在东、北部斯拉夫人地区,意大利的野心在西、南部希腊地区,谈不上苦大仇深,反倒是共同对奥匈帝国不满。协约国中和意大利关系最僵的是法国,主要仇恨在于意大利在普法战争中趁机占领了教皇国,以及此后争夺非洲,还打贸易战。但整体来说,这也算不上什么要命的仇。毕竟,在意大利独立战争中法国还是帮了很大忙的。这么看,意大利和协约三国,其实矛盾都不大。

相反,意大利倒是和同盟国中的奥匈帝国很不对劲。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皇室统治了意大利一百多年,甭管治理得好不好,在独立后的意大利人看来这就是奴役压迫。意大利独立战争,主要也就是跟奥地利打的,两家打得血流成河,更惨得逼出个国际红十字会来。直到现在,奥匈帝国还占着意大利最北边的两块地,让意大利人心中挂牵。

1149835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这些恩怨姑且不提了。面对两大集团对峙的情况到底该如何取舍?意大利人琢磨了一下,咱从萨沃伊公国时代开始,就是靠抱大腿打胜仗,才能一步一步扩张,最后统一独立的。你看,意大利战争,咱抱对了大腿,获得了皮埃蒙特;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咱抱对了大腿,获得了西西里岛(后来换成撒丁岛);第二次独立战争,咱主动去抱法国大腿,收回了伦巴第;普奥战争中抱大腿,收回了威尼斯……相反,要是抱错大腿,如对拿破仑那一次,直接就给打得亡国了,好惨。

那么,怎样才能选准大腿抱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别急着把自己绑死在一方。最好两边下注,静观其变,等他们打出个高低,再选择优势那一方,这就万无一失了。正好,当时所谓欧洲的三对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全球殖民地竞争和海军竞争)、法德矛盾(欧陆旧怨)和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都没意大利什么事,意大利正好在中间,两边骑墙。

意大利的外交政策慢慢发生了转向。它一边继续维持着三国同盟,免得遭到德国和奥匈的欺负,另一边却悄悄在跟协约国抛媚眼。跟英国老相好就不说了,意大利还跟法国结束了贸易战,签订通商条约,对非洲的势力范围进行划分。后来意大利又和沙皇俄国也签订了协议。在协约国的默许下,意大利还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动战争,抢得了北非的利比亚等地,可谓是左右逢源。

意土战争

北非的利比亚之前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地,意大利从19世纪后期开始渗透。公元1911年9月,意大利以“在利比亚的意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对待”为理由,向奥斯曼土耳其宣战。当地只有8000人的土耳其军队和2万人的阿拉伯军队,最初意大利认为,2万军队足以征服土耳其,结果却被打得大败。意大利增兵到10万,打了一年才击败土耳其军,于1912年10月签订《洛桑条约》吞并了利比亚。此后利比亚的反意大利斗争一直不断。此战意大利虽然打得很差,但在世界军事史上却颇有地位。意大利飞行员向土军投掷榴弹,开创了历史上第一次飞机空袭,装甲车也第一次被投入使用。

公元1914年,为了争夺巴尔干地区,列强终于擦枪走火。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遭到一个塞尔维亚青年的刺杀,引起轩然大波。经过一个月的斡旋未果,奥匈帝国在7月底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同盟国的德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日在几天内先后加入战争,200万德军向法国席卷而去,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这边打得热火朝天,意大利却不紧不慢。反正它和奥匈帝国、德国签订的条约是“防御条约”,条约规定如果法国、俄国先动手,那么三国彼此支援。现在奥匈帝国先宣战,意大利就没有掺和的义务了。不如先观望下,再决定加入哪一边好了。

不过意大利本国的政客和群众却纷纷表示,这么热闹的大戏,怎能缺了咱们意大利呢?咱们应该参战!比如著名的愤青墨索里尼(1883—1945),本是工人政党“社会党”的成员。社会党主张反战,墨索里尼在三年前因为反对意大利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还被政府抓起来蹲了几个月监狱。可是现在小墨却认为应该主动参战。因为社会党主张保持中立,墨索里尼愤而退出了社会党,自己创办《意大利人民报》,拼命鼓吹战争。从此,左派阵营失去了一个热血斗士,右派阵营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大魔头。当然,这事儿还要过几年大家才会发现。

至于参战打谁,有人觉得该遵守盟约,帮德奥打英法;也有人觉得,奥匈太可恨了,英法对咱们不错,应该反戈一击,帮英法打德奥;还有人觉得,只要开出去打,打谁都行啊!

就在这种乱糟糟的局势下,焦利第等当权者保持冷静,继续和双方讨价还价。他们一边跟德、奥提条件,说要我参战,没好处不行,奥匈得把占领我的北边领土还给我;一边则悄悄跟英法谈判,说要是我反戈一击,您给我啥好处啊?

当时在欧洲,英法俄对德奥已经打成一团,意大利好歹也是个帝国主义,两边都想拉拢它。德国为了协调同盟内部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斡旋调停,但意大利一口咬死要收回这两块地,奥匈帝国则打死不让。后来奥匈虽然略微松口,但离让意大利满意还远得很。相反,协约国这边却相当慷慨(慷他人之慨)。英法在公元1915年签署伦敦协定,说只要意大利肯帮着打德奥,不但被奥匈帝国占的那两块地都归意大利,还把巴尔干半岛和匈牙利的一些地方都划给意大利(反正都是奥匈帝国的地盘),此外还同意阿尔巴尼亚作为意大利的附庸国!

这可把意大利人美上天了,这么好的条件,谁不干谁是傻子!再加上他们判断目前英法俄三国实力强于德奥,东边还有日本也在帮协约国,美国表面上中立,其实也跟协约国眉来眼去。尤其是现在奥匈帝国被沙皇俄国连续打败,主力部队全部都给调到东边去了,南部防守空虚。这么一合计,意大利主意打定:开始偷鸡!

公元1915年5月,意大利王国向奥匈帝国宣战。不过意大利很害怕德国,所以一直过了一年多才对德国宣战。至此,欧洲六大强国悉数参加一战。意大利的倒戈,把原本3对3变成了4对2,让德国、奥匈帝国恨得牙根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