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不知的意大利史
1.1 前言

前言


意大利的国土,就像欧洲南部的一只靴子。温暖潮湿的气候,三面地中海的包裹,使它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今日的意大利,充斥着激情的足球、浪漫的旅游、慵懒的性情、舒适的生活和政治丑闻。而在数千年里,意大利的历史变迁,也是起伏跌宕,令人唏嘘。为什么古罗马时代的意大利人这般牛气冲天,打遍欧洲无敌手,而“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却完全成了笑话?为什么在近代英、法、普、奥、俄等国在欧洲争霸时,却基本看不到意大利人的旗号,只能看到些如萨沃依、那不勒斯、威尼斯等听上去像地区名的国家?为什么两千多年前意大利就是世界大帝国的中心,而近代的意大利统一却到19世纪后期才完成,中间这么多年的时间,意大利人都干什么去了?本书将为您揭开这一幕幕正剧。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罗马人从意大利中部七座小山头上走下来。他们吸收和改进了古希腊文明,经过数百年的奋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征服了一片又一片土地,终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当上了西方的霸主。意大利不仅成为西方世界的心脏,也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掌门人。在那个时代,费边、马略、苏拉、恺撒、安东尼、屋大维等名字,不但是罗马和意大利的骄傲,也是世界史上璀璨的明星。

然而月盈则亏,日中则昃。罗马帝国从巅峰走向衰败,意大利的地位也随之不断下滑。最初是日耳曼蛮族一波接一波的入侵、蹂躏,接着是拜占庭帝国和伦巴第人、法兰克人持续数百年的分割拉锯,然后是德意志皇帝持续不断的入侵。依靠海运和工商业,意大利经济依旧发达,文化依旧发达,文化依旧繁荣,然而这繁荣与发达,只能为它招引来更多贪婪的目光。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那不勒斯等城邦国家的兴起,也只是加重了意大利的分裂,让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缺乏凝聚的力量。罗马没有了,意大利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一群自以为是、有钱却缺乏壮志的小邦国。

到中世纪晚期,意大利人虽然领导了文艺复兴,带动整个欧洲走向进步,他们自己却落后了。在千余年前,英国的不列颠人、法国的高卢人、德国的日耳曼人等,都是古罗马人眼中的蛮族。而近代,英国、法国、西班牙纷纷开始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强有力的王室政权,德意志尽管一盘散沙,至少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帝国和一个盟主性质的皇帝,有两个颇具实力、而且还在不断强化的邦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唯有意大利,分裂和内讧削弱了它原本就不强的力量,它渐渐沦为欧陆的二流角色和掠夺目标。这一阶段,意大利依旧有很多名字让人铭记,比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然而这些只是艺术家,也只有在文学艺术殿堂上,才能找到较多意大利名人的宝座。而伴随着国力的进一步下降,连这些光彩也渐渐黯然。

随着“意大利战争”的爆发,意大利半岛正式沦为欧洲列强的砧上鱼肉。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先后征服和统治意大利,为了意大利反复厮杀。意大利本土成为争霸者们的角斗舞台,意大利人不但把家园让给列强蹂躏,还必须为这些列强提供粮秣和金钱。这段时间,意大利跌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任人宰割,任人磨牙吮血。原有的几个邦国,也纷纷成为外国君主的直属领土或附庸。

近乎跌落谷底的意大利人,还要再经受一次阵痛。拿破仑向全欧洲的封建君主宣战,夺取并占有了意大利。结果,意大利在饱受掠夺、奴役和勒索的同时,也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在拿破仑帝国崩溃后,重新回到外国统治下的意大利人,不再甘心于这种有家无国的状态,而开始反抗,开始寻求统一。站在旗手位置上的是意大利西部的一个邦国——撒丁王国。一开始,以奥地利为代表的外国势力很强大,但统一与独立已成为民族的呐喊,自有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地去为之奋斗。前后历时半个世纪,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意大利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获得了统一。从此,在经历一千多年的分裂后,这块靴子形的国土上,再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的经济仍很落后,军事更加孱弱,国内矛盾重重,对外老打败仗,然而毕竟国家是建立起来了。

在20世纪里,无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人的战场表现都相当糟糕。“一战”中是尸堆成山的惨重伤亡,“二战”中则是大批的不战而降,以至于意大利军队彻底沦为战场上的笑柄,也反衬出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的狂妄野心,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与滑稽可笑。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一战”中意大利及时更换阵营,成了战胜国。而“二战”中意大利尽管战败,却也及时推翻了法西斯,最终以“反法西斯盟国”的身份结束战争。当人们嘲笑意大利人在战场上的低劣表现时,却不得不佩服他们选边站队的能力。而在之后,意大利尽管陷入了无休止的党派争斗,陷入了右翼武装、左翼恐怖组织和黑手党的血腥肆虐,但毕竟它现在是欧盟的核心中坚,是最发达的七国之一。除了足球之外,它也有许多值得人们向往的地方。

本书将以轻松的笔调,为读者介绍意大利在这近三千年中的起落兴衰,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对这个欧洲发达国家的历史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本书中的部分地图系作者手绘,目的是较为直观地帮助读者了解当时大致形势,其对位置描绘并不精准,请读者不要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