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田玉把玩艺术
1.2.2.2.2 2.作伪玉器沁色特点
2.作伪玉器沁色特点

(1)采用提油或浸染方式作伪的古玉

这种古玉的沁色往往没有过渡层次,成片状分布。若要使其部分受沁,往往采用“开窗”的方式,在玉器表面淋油或覆蜡,以达到部分侵蚀的效果。

alt

自然沁色的古玉器

对于采用这种方法作伪的玉器,其受沁部分与未受沁部分会呈现出突变的颜色或质地,可以作为鉴别的标志。而真的古玉,其受沁部分与其余部分在透射光下会呈现出渐变的趋势。

(2)部分作伪玉器利用的是老坑的原石沁,或籽玉皮色

对于此种作伪玉器,要注意甄别。乍看其沁像真实自然,但古玉的沁色相对于自然风化过程所形成的皮壳往往更为粗糙,表现形式更为显著。

alt

这种沁色古玉的受沁处呈点状凹陷,铁锈般的黄褐沁色沉积,有如钉状,是高古玉的独有特征之一。

(3)采用原石中的杂质矿物,以及岩脉来作伪浸染物质

如利用岫岩玉的白斑状物,来作伪古玉钙化所形成的“饭糁”状白斑;利用原石的金属岩脉,或黑色岩脉来作伪金属沁或水银沁。岩脉没有过渡,界线明显,较易识别;但杂质矿物与原石结合紧密需要仔细甄别。

alt

汉代白玉局部放大次生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