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田玉把玩艺术
1.1 序言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

玉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器物都难以比拟的。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一样酷爱玉,酷爱玉之美,称颂玉之德,寄托玉之思。从这个角度而言,一部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alt

这件玉猪龙的玉质为青白色,受沁严重。头部甚大,短肥耳,大眼,吻部前突。首尾蜷曲成环形,缺而不断。整件器物造型浑厚粗犷,形制规整,具有鲜明的远古先民风格

玉的高洁品性更是被人们熔铸在大量的含“玉”的词语中:“玉颜”喻美好如玉之容颜,“玉心”喻皎洁如玉之心灵,“玉理”喻温润密致之肌肤,“玉泽”喻美人眼睛之光辉。再进一步引申开去,“玉德”喻素质之美,“玉色”喻操行优异,“玉府”指高洁之襟怀,“玉粹”喻似玉之纯美,“玉碎”比喻为保持气节而捐躯;“玉立”,比喻操守坚贞;“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璞玉浑金”“冰清玉洁”“被褐怀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为人的品德高尚的表述;“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淡泊名利、不热衷于功名的品格……

由此可见,玉是如此美好,因此,君子应当“比德于玉”(孔子语),以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alt

玉手镯

《礼记》曰:“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炼玉过程,恰是君子不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的生动写照。

而和田玉,则是中国玉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被誉为独一无二的“真玉”。据专家考证,我国目前已确定的和田玉器,大约出自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的遗址。而以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和田玉器为标志,那么中国的真玉时代绵延至今也已经过了3000多年。《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于昆仑,赞昆仑为“唯天下之良山,瑶玉之所在……于是取片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

和田玉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开辟了玉石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了解,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的繁荣、富强和发展,开创了中国玉器发展的崭新时代,创立了别具一格的玉意识、玉内涵、玉道德、玉神权、玉文化,并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深深地融合在了一起。

alt

和田玉手镯

在这本书中,我们对和田玉的历史、产地、品种与分类、鉴赏与辨伪、把玩与保养的知识进行了一番清晰的梳理,使每件和田玉名品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对应于一体,从而引导更多读者了解中国悠久的和田玉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书的完成,凝聚了许多人的努力和心血,尤其是中宝拍卖有限公司和“天下收藏”中的诸多玉友,他们不仅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精美图片,而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及专业性见解。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不会完成得如此顺利,笔者再次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alt

羊脂白玉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