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学
1.8.5 音 律
音 律

诗人的任务就在于无规律之中显出一种秩序……有人认为;音律不是日常语言的要素, 因此在诗歌里也应该废弃,这一看法是肤浅的。

诗歌的观念不仅仅体现于文字,语音对它来说是重要的。语音是由语调、字音、音节这些感性因素构成的。即使在散文里,这种音律也是存在的,在诗里就更重要了,它远远高于辞藻的华丽。音律似乎有一种花朵般芳香的气质。有人认为,音律不是日常语言的要素,因此在诗歌里也应该废弃,这一看法是肤浅的。

莱辛反对法国诗歌,他说那种亚力山大格虚假,充满了虚伪的激情,他主张用散文代替这类诗歌。但莱辛在他本人的作品《智者讷坦》里,还是在用抑扬格。有一种观点认为,节奏的抑扬顿挫和韵脚的铿锵和谐尽管确实有一种悦人的魔力,但是他追求这种官能上的享受却束缚了诗人的自由想象、思想和情感的倾泻,这种指责是站不住脚的。

真正有才能的诗人对于诗的感性材料的处理都能运用自如,回旋有余,不但不是阻力,相反还能起激发作用。只有在把诗从原文译成外国语时,拘守原诗的音节和韵律等等,才会显得勉强生硬,引起不快感。完全听命于直接的偶然事物的日常语言那样没有形式,没有定性,并不是艺术。韵律体制中的时而回旋荡漾、时而凝聚停顿、时而波澜壮阔,本身也适合事物的变化节奏。

歌德年轻时候用散文体写的《伊菲琪尼》和《塔梭》两个剧本,到晚年自己极为不满。干脆重新用音律写过一遍。他说,“这下获得了纯真的形式了。”

诗人对音节和韵律的驾御,比画家对颜色的驾御要难。 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自己颜色的,没有颜色的是抽象的少数,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却相对抽象,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疏远,甚至毫无内在联系。

在任何艺术里,必要的约束是对感性材料的限制,绘画和雕刻里,艺术家用来就人体、岩石、树林、云彩和花卉之类对象进行素描和着色的方式本来就有感性空间的限制。建筑也要适应建筑物的目的要求,去规定墙壁和屋顶的形状。音乐也是如此,它要服从和声学的一些绝对必要的基本规律,才能获得明确固定的轮廓。

因此诗人的任务就在于在这种无规律之中显出一种秩序,一种感性的界限,因而替他的构思及其结构和感性美界定出一种较固定的轮廓和声音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