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学
1.8.3 抒情诗与民歌
抒情诗与民歌

民歌是民族普遍情愫的代言,个人的东西必须削去。抒情诗则是个性的艺术,是个人的自觉、 自由的艺术。诗人要经过文化修养、技法学习才能达到。 民歌则是自发的;虽然它是抒情诗的起源。

民间诗歌是一种伪抒情形式。

民族的各种特征主要表现在民间诗歌里,所以许多人孜孜不倦地搜集各种民歌,对此有很高的兴趣,尤其是诗人。赫尔德(1744~1803年,德国诗人和哲学家、近代历史家派思想家的先驱者,在西方开了研究民歌和东方文学的风气,《论人类历史》的作者。——编译者)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工作。歌德也善于摹仿民歌,他用这种模仿写下了大量的作品。我认为这些作品较接近我们德国人的情感。

有一点民歌与史诗相似,那是诗人并不在诗中露面,诗人作为一个隐藏者藏在诗歌背后。把自己淹没到对象里去。诗人退到后台。因此我们不能见到个人的独特的个性,他只能作为一种民族情感的代表和代言。一种民族情感的普遍情愫,特殊的属于个人领域的必须削去。在个人与民族之间划上了一道鸿沟。诗人只是普遍情愫的一个单纯的喉舌。

正因为缺乏个人个性,情感的深埋,民歌也因此易流于零散破碎,过分简炼以至于晦涩。而抒情诗则刚好在个性上张扬。把个人因素强化或者蜕变为主要对象。是把埋藏的东西光大出来。

抒情诗的任务和理想是尽诗所能,最大限度地以诗的方式把全部内心生活表达出来,包含思想、情感、情况和冲突等等。

民歌是自发的,是直接出自身心,是自发的自然音调,而真正的抒情诗是自由的,是自由的艺术,是个人的自觉,个人对自己所创造的作品,不是凭借自然本能可以达到的,必须要有一种认识,要经过一番文化修养才能达到这种认识,也要有一种创作方法方面的熟练技巧。在史诗里的诗人自己隐藏,不过是一种精神的转化,向民族普遍精神的一种转化。

综上所述,抒情诗的内容虽以表现主体的情感和观感为主,却不能脱离民族精神。创作主体须对自己的情感有自我意识,能把情感化成对象,要运用诗的艺术语言,要有艺术的熟练技巧。抒情诗适合于民族精神的各个发展阶段,但特别适宜于近代。抒情诗的原始形式是民歌,而原始的民歌是有局限性的。民歌是表达民族精神的喉舌,所以它的影响一般限于本民族,而抒情诗扩大了这一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