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学
1.5.1 雕刻与建筑及其他艺术的精神差异
雕刻与建筑及其他艺术的精神差异

最适宜于表现精神的载体,是人的肉身。通过肉体,人的精神找到了最合适的空间,雕刻艺术在这个领域发挥出它的能量。把肉身与精神的统一呈现出来,它摆脱了建筑不能摆脱的外在自然和环境,直指精神。

建筑采取无机自然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这与精神世界是对立的。雕刻不同,雕刻不以自然为对象,而是把精神本身作为对象。

精神有两个面,一是自己,二是表现自己的客观事物。建筑的客观物质, 自然要把精神纳入其中,但这里的矛盾是,人的内在精神要完全渗透进客观物质,是不容易的,精神与传达精神的外在物质之间,总是矛盾重重,难以达到完美的谐和。建筑受制于重力规律,因此它与精神的接近十分勉强,雕刻却不同了,它无需受到体积与重力的约束, 自由地走在精神本身的道路上。它使用物质直接表达精神个性。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雕刻与语言,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语言也是客观物质,是声音。是物体与空气之间的震荡与运动,这一运动构成传达精神的媒介,它是不占有空间的物质。而雕刻直接使用占空间物体,例如石、木、金属、粘土等等,是一种三度空间的艺术。

我已经说过,最适宜于表现精神的,是人的肉身。通过肉体,雕刻才使精神找到它空间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雕刻与建筑皆使用感性物质来创造形象,两者有共同性。

建筑是尽力改造那些无机物质,以符合精神目的。雕刻却直接使用最合符表现精神个性的人的肉身,把肉身与精神的统一呈现出来,它摆脱了建筑不能摆脱的外在自然和环境,直指精神,为精神服务。

但这也并不是说雕刻艺术就完全不顾外在环境了,与外在世界完全没有了关系。一座雕像、一个雕像群、一块浮雕,艺术家在创造时也不能不考虑到它所要放置的地点和位置,不得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和物质关系。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怎么摆放,而是在构思时就要想到这些。比如神像,多数是放置在庙宇的神龛的,不考虑庙宇的内外环境是不可思议的。

神像绘画同样也要解决这一问题,基督教堂里祭坛上的神像绘画,能不考虑祭坛的形状等等要素吗?放置在哥特式教堂里特定位置的雕刻作品,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雕刻艺术品的环境而言,神庙和教堂并不是唯一的地方。雕像、雕像群和浮雕同样可以点缀厅堂、台阶、花园、门楼等等,使整个环境生动起来,凭添精神气息。除开这些较为宽广的环境以外,雕刻作品也出现在与之相反的场所。不过,无论多么狭小的地方,也还得考虑一个基座,以此标示出方位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