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学
1.1.13 象征型的产生
象征型的产生

对混沌世界的感悟,产生象征型艺术。但高级的象征艺术,也是完美的,是对人类理性世界以外的探索。

理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晰明了的,而是相反。一开始,它是模糊不清的、含混的,从混沌中而来,也可以是虽然形式确定但不真实。理念的这一种类,即不确定性理念被用着艺术的内容时,由于理念本身就还没有理想所要求的那种个别性,它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使得形象在外表上离奇而不完美。这种类型的艺术,与其说是理念的表现,还不如说只是一种还处于远距离的尝试,一种形式上的挣扎与希求。理念还没有找到真正合适他的居住的形式。这种艺术,我们称为象征艺术。

在这种类型里,理念并没能真正吻合入感性材料,被感性材料所束缚。 自然对象更多的是保留它原来的样子而没有改变,理念只是勉勉强强粘附到这个对象上面,把对象勉强武装出意义来;对象似乎很不情愿地要担负起表现理念的责任,尽一种义务。而这一艺术形式的存在,还取决于另一个方面作为补充:自然的事物本身,也有表现普遍意义的一方面。

理念和对象在这种情形下形成一种抽象的属性关系,例如用狮子象征强壮。

不确定的理念在自然事物的形状中徘徊不定,难以找到自己的寄生之所。它在骚动和紊乱中寻找自己,企图放置自己,交付自己。但是,理念发现它们都不太适合,于是它就把自然形状和实在现象夸张成为不确定不匀称的东西;在它们里面昏头转向,发酵沸腾,勉强它们,歪曲它们,把它们割裂成为不自然的形状;企图用形象的散漫、庞大和堂皇富丽来把现象提高到理念的地位。

两方的互不符合,使得理念对客观事物形成一种消极的关系。理念在本质上属于内在的,形状是外在的,理念游离于外在形状上;在靠近和离开它之间徘徊不定,为了前面说的那种交付,它假装已经吻合,把自己提升到高于这些不适合它的形状之上。这一提升, 自然现象和人的形状和事迹就照它们本来的样子接受过来,原封不动;但是同时又认为它们不适合它们所要表现的意义,这种意义本来是被提升到远远高于人世一切内容之上的。

大体来说,上述情形在东方原始艺术里的泛神主义,就是明显的实证。这种艺术,会把绝对意义强加在那些即使是最平凡的对象上面去,勉强对象成为他自己世界观的表达与表现。所以看上去这些艺术品离奇古怪,荒诞不经。不管怎样克服,理念与形象的矛盾总是无法和解。这就是我说的象征艺术类型,或称象征型艺术,以及它的希求,它的骚动不宁,它的神秘色彩和崇高风格。

综上所述,象征型艺术以不完善为终结。一方面它的理念只是以抽象的确定或不确定的形式进入意识,另一方面这种情形就使得意义与形象的符合永远是有缺陷的,成了理念永不可解决的遗憾。其艺术品,成了理念永远没能找到的居所之外的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