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3.2 材质及色彩表达
3.2 材质及色彩表达

城市公共艺术色彩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特别对周围的人文生存状态与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关系到人们生存环境的建筑、雕塑、园林、街道等公共空间与设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3]

色彩作为视觉因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城市公共设计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图3.7)。

图3.7 色彩与人的情绪关系

3.2.1 色彩的心理与生理效应

色彩,就其本质来讲,仅是波长不同的光线,本身是没有什么“感情”可言的。但是,在整个人类生活的过程中,就是依靠这些不同光线获取大量的信息。四季变换、风云雨雪,人类对这一切变化的感知,都可通过色彩的变化来感受,因此,当人们看到某种色彩或者色组时,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其生活经历中所遇到的相似的物体或感知,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共鸣。尽管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或者精神信仰都有所不同,但对于色彩的心理反应却是相似的,心理学家对此也展开过相关的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的冷暖感是依据心理错觉而对色彩进行的物理分类,对于色彩的物质性印象,大致可分为冷色和暖色两大色系。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等,一般被定义为暖色光。相反,波长较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则有寒冷的感觉,如图3.8和图3.9之间的冷暖对比。

夏日炎炎,在室内时,当我们关掉白炽灯打开日光灯时,就会有一种凉爽的感觉;在冷饮包装上使用冷色调,视觉上会引起人们对其有冰凉的感觉;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调,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等。以上人们对冷暖感的认知,并非来自于物质本身的真实温度,而是与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既需要暖色调,又需要冷色调,在空间及公共艺术的色彩表现上也是如此。

图3.8 冷色系

图3.9 暖色系

2)色彩的重量感

一般来讲,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明度低的色彩有重感,明度高的色彩有轻感。白色最轻,常常让人联想到白雪、白云或者棉花等;而黑色最重,常使人联想到煤块、铁等。

3)色彩的进退感

色彩的对比使得不同色彩在对比的过程中体现出“显”与“隐”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色彩的组合产生视觉距离的差异,即色彩的进退感。该种差异与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有关。冷色调、明度低或纯度低的色彩给人“远”的感觉;暖色调、明度高或纯度高的色彩给人“近”的感觉。

3.2.2 公共空间中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色彩是公共艺术设计中最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要素。设计中可以按照原本色彩和修饰色彩来划分。原本色彩就是物体的固有颜色,主要表现在赏石、绿化等方面,符合自然因素,与环境融洽,因此,按照原本色彩来配置的公共艺术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其自身的自然美。修饰色彩是人工加以装饰的,主要表现在地面铺装、配套设施和公共雕塑等方面。不同的颜色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因此,设计时需要利用这一点,考虑公共艺术与设施的使用属性与受众人群,选择适合的颜色来表现,同时也要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主色调

环境空间色彩应通过一个主调和基调来体现环境的风格和氛围。对于尺度较大的环境空间来讲,主调应贯穿于整个空间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局部的变化。主调的确定对于空间所表达的主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什么为背景、主体和重点,是色彩设计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同时,不同色彩的空间构成要素(如墙体、设施、绿化等)之间的色彩关系又形成了多层次的组合。

2)协调与统一

在确定了主色调后,需要考虑各种色彩的分配比例。主色调一般占有较大面积的比例,而次色调需要与主色调相协调,占较小比例。色彩的统一,还可通过不同材质的搭配与组合来实现。

3)加强色彩感染力

背景色、主体色与强调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既要有明确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和视觉关系,又要灵活处理色彩的重复与呼应、色彩的节奏与韵律,以及色彩的对比与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