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2.5 其他设施
2.5 其他设施

2.5.1 照明

1)城市照明系统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追求光明与进步的历史,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远古先民们的第一盏“光源”恐怕是被闪电劈中的树木引燃的第一堆篝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常态,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光源从火把演变成了灯烛。到18世纪,从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制成的第一盏白炽灯开始,开辟了点光源的先河,可谓是人类照明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当今公共空间的照明手段多种多样,而光学的发展也使得照明系统如虎添翼。路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人民生活和市容风貌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志着城市的实力和成熟的程度,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4]

城市照明使得城市的经济活动时间延长,这促进了城市的旅游业,也刺激了城市人群的消费,是城市照明在城市经济功能中的体现, 对比上海南京路(图2.44)、广州上下九步行商业街照明、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夜景照明(图2.45)与其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密不可分的。

图2.44 上海南京路夜景

图2.45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夜景

2)城市照明系统的发展趋势

城市照明系统目前趋向于城市夜景照明节能。城市照明的节能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①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来实施单个项目。根据规划的要求和有照明需求空间的具体情况综合定位,确定该区域是否需要做夜景照明或所需照明的亮度,避免盲目追求高亮度照明。

②照明光源的选择,应根据照明效果的需求来确定。

③应选择配光适宜、控光性好的灯具。灯具效率不宜超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的规定;荧光灯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功率因数不低于0.9和0.85。

④对照明能源的选择,应选择条件适宜的,采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⑤照明控制尽可能采用光控、声控、调光、时控、数字照明等科技手段,且在照明时段上,目前应重在严格按重大节日、一般节日、平日三种模式控制运行。

2.5.2 水景

1)水景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景观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城市水景的建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5]。城市的水景景观日趋丰富,水景设备也越发先进,各种音乐喷泉、激光喷泉、程控喷泉层出不穷。城市水景可分为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两种,静态水景包括城市公园湖泊、城市景观水池等,一般体态较大;动态水景包括溪流、瀑布、喷泉等(图2.46),而喷泉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较多,在大型广场中,人工动态喷泉形态,多来自自然水态,如叠水、水帘、壁泉等。水景在当今城市空间中,已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图2.46 动态水景

2)水景设计的发展趋势

(1)水景设计的参与性

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灵性的组成要素之一,其发展趋势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发展趋势一致。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会本能地把兴趣和精力集中在未知的事物上。在互动结果的不可知性下,一切都变得有趣而神秘,水景作为城市中最灵动的精灵,应充分被运用于与人的互动当中。

(2)水景设计的艺术性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科学不断相互交融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投身其中,这给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性和个人色彩,水景设计当然也包含其中,因此,水景的形式也越来越具有艺术气息与雕塑感。

(3)水景设计的融合性

水景经常会与广场空间、亭廊花架、休息座椅、特色雕塑等多种景观形式结合起来设计,已经很难分辨其中哪一项是独立于其他要素而存在的。水的独特性质使得水景可以结合其他空间要素而共同存在。

(4)水景设计的科学性

水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诸多元素中,是最能与科技运用紧密结合的元素之一,主要表现在喷泉设计中,而随着城市公共艺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水景设计的科学性也日益凸显,如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过去被人们视为新兴技术的造景手法,现在已经为人们所熟识。而随着科学的进步,水景设计的步伐也必将紧随其后,成为高新科技运用的载体而造福于城市居民。

2.5.3 铺装

1)铺装系统

城市铺装是指用各种材料进行的地面铺砌装饰,其中包括园路、广场、活动场地、建筑地坪等。城市铺装不仅具有组织交通和引导游览的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及活动场地,同时还直接创造出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城市艺术效果[16](图2.47)。

在城市公园或广场中,道路交通功能是从属于游览要求的,虽然道路本身也有有利于疏导交通的功能,但道路系统的设置并不是以取得捷径为准则的。园路应与地形、建筑、植物、湖岸搭配,受环境影响,达到“出人之外,如人意中”的效果。

2)铺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1)铺装设计应以功能性为主导

铺装的功能性是城市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尤其是在进行公园设计这种大型的景观设计时,应做到处处以人为本。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设计往往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做到满足人们对功能的需求为主导。

(2)运用铺装材料和样式变换形成空间界限

通过对铺装材料和样式变换的运用,分隔和变化城市公共空间,形成空间界限。两个功能不同的空间往往采用的是不同的铺装材料或同一材料的不同样式。

图2.47 波士顿莱文森广场铺装

(3)利用不同铺装所带来视觉效果,引导游人视线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常采用直线形的线条铺装来引导游人前进的方向;而在需要游人驻足停留的空间,则采用稳定性或无方向感的铺装;当需要游人关注某一重要景点时,则采用聚集向景点方向的铺装。另外,通过对铺装的线条进行变化,可改变空间感,如平行于视平线的线条强调空间的深度,而垂直于视平线的线条则强调空间的宽度。因此,合理运用铺装的这一功能, 能够在视觉上调整空间的大小。

(4)利用铺装形态强调城市公共空间铺装的人性化

运用铺装时,在强调其个性的环境特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铺装人性化的运用,从而提升园林空间的品质,使其贴近生活。

2.5.4 护栏

1)护栏设计

护栏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社区、交通、港口、机场、仓储区域的维护,此类产品日趋发展成熟,成为建材行业的重要分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样式不断增多(图2.48)。

按护栏运用的材料分类,有石材护栏、铁质护栏、PVC护栏、木制护栏、水泥护栏、塑钢护栏、玻璃护栏、不锈钢护栏等。

按护栏的功能用途分类,有楼梯护栏、阳台护栏、社区护栏、空调护栏、别墅护栏、防盗护栏、体育场护栏等。

图2.48 各种护栏效果图

按护栏的装饰特性分类,有艺术护栏、透景护栏、铁艺护栏、飘窗护栏、栅条护栏、欧式护栏、美式护栏等。

2)护栏设计的发展趋势

(1)活动护栏

①在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要设置活动护栏,增强其安全性。

②在设有中间带的一级公路,禁止车辆掉头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

③活动护栏宜设置于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处公路中心线上,设置长度应能有效封闭中央分隔带的开口。

④活动护栏设置的高度应与该中央分隔带护栏高度协调一致。且活动护栏上部应设置轮廓标或反射体。在设置反射体时,其规格宜为4 cm×18 cm,反光等级为二级以上,其颜色和设置高度宜与中央分隔带的轮廓标保持一致。

⑤位于有防眩要求的路段,活动护栏上应设防眩设施。

(2)路侧护栏

①在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规定范围以内的路段,其路侧应设路侧护栏。

②在高速公路或者一级公路路侧安全净区内或设有车辆不能安全穿越标志、可变信息标志、交通标志等路段应设路侧护栏。

③在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且其路侧边沟无盖板、车辆无法安全穿越的挖方路段,应设路侧护栏。

④在三四级公路,路侧有悬崖、深沟、深谷等的路段,应设路侧护栏。

2.5.5 绿化

1)绿化设计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17](图2.49)。

狭义的城市绿地是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无设施的城市绿化地段,它区别于面积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而广义的城市绿地则是指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各种绿地,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各种游憩林荫带、公园)、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区绿地(风景游览区、疗养区、休养区等)。

城市绿地不包括:

①以物质生产为主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竹园和果园等绿地。

②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室内绿化和阳台绿化。

③水域。

图2.49 城市绿地

2)绿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1)实现景观物种多样性

绿化景观不应当是“大草坪”“大草坪+点景树”“千园一景”一味地去模仿,而应立足自身现实条件,选用多样的植物进行配植,达到拥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效果。

(2)适地适树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立地条件,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提倡使用乡土树种。

(3)发展地方特色

以城市中的行道树为例,虽然一直以来,提倡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发展地方特色,但纵观全国,除北京(国槐)、广州(木棉)、福州(小叶榕)、成都(木芙蓉)外,北方大多城市同用悬铃木、银杏;南方则一般使用樟树、械树、马褂木、红花槐等[18]。城市绿化应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克服绿化种植中出现的不良之风,因地制宜,才能促进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

在绿化配置上,除了考虑景观效果外,还应注重以人为本,如毛白杨虽树形美观,但春天花絮满天飞,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不适宜用于居住区绿化。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建设城市绿化正确发展的道路。

2.5.5 大地艺术

1)大地艺术设计

大地艺术(Land Art), 或作“地景作品”(Earth works) 或“地景艺术”(Earth Art)。 大地艺术是从环境艺术 (Environment Art)演化而来的,从广义上来讲,是环境艺术中的一种。

虽然大地艺术是艺术创作与大自然的结合,并不意味着大地艺术是艺术作品强加于自然之中,而是把自然稍加施工或润饰,在不失大自然原来面目之下,使人们对他所处的环境重新予以评价[19]如保加利亚艺术家克里斯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大地艺术作品“飞奔的栅篱”(图2.50)。

大地艺术是与环境有关的艺术,是艺术直接表现于原始自然,在自然景物中运用和处理的创作方式。 而正是由于这一特质,大地艺术往往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其中有些作品会朝生暮死,只能存在瞬间。例如,最为大众所认识的大地艺术是美国艺术家史密斯逊在美国犹他州大盐湖所作的“螺旋状防波堤”(图2.51),由盐结晶体、黑色玄武岩、红水(海藻)、泥土形成螺旋形, 有1 500 ft(1 ft = 0.304 8 m)那么大,但由于水平线的改变,已被淹没在了海平面下。

图2.50 保加利亚艺术家克里斯托“飞奔的栅篱”

图2.51 美国艺术家史密斯逊“螺旋状防波堤”

2)大地设计的发展趋势

艺术家在创作大地艺术时,应先考虑该地天气、使用材料等因素。创作的步骤有点类似于建筑设计,但它比较侧重于整体的自然美和环境的融合美。在创作大地艺术作品时,应首先探求制作材料的无限化和平等化,并且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

大地艺术作品的生命是短暂的,而创作的目的是在于让大多数人参与其中,虽然这种参与行为完全脱离了实用性,只是在短暂幻想中得到未知的体验,但其震撼力度和人文诉求满足度确是极其巨大的。

大地艺术家在对大地艺术的创作态度上也有极为明显的二极化表现,有些艺术把大地作为画布,展现对原始自然的情怀,代表艺术家如史密斯逊。有的艺术家则在自然之中来延伸自然内在的空间,仿佛回到了远古对神秘的崇拜,如席拉、海札等。有的艺术家将艺术作品所展现的焦点完全让给自然的美感特性,使自然之美在原始的时间中慢慢呈现,如森菲斯特。

总之,大地艺术是与环境密切相关,能凸显自然且极具震撼力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