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大学生如何感悟幸福
一、正确认识幸福,做自己幸福的设计者
人的幸福首先不能仅仅确立在感官快乐之上,我们应当追寻一种基于自然物欲又超越自然物欲的持久性心境。也就是说,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应当统一起来。在当代愈演愈烈的生存竞争当中,片面强调人的精神幸福也是不现实的,但当我们有了基本生存保证时,就应该使我们的幸福追求更上一个层次,而不是停留在无止境的物欲追求之中。正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很多时候,正是因我们无法把控物质欲望,反而会带给我们心灵的纷扰和痛苦。从精神幸福的意义上来讲,我们说幸福的实质不在于物欲享受,不完全取决于客观的生活条件,而是将客观物质转化为我们获得精神幸福的充分条件。
大学生的幸福来源于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自由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是对自我生存意义的体味及满足自己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且能够产生愉悦感的一种状态,从而收获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同时,个人的幸福追求必须和他人幸福、社会幸福和谐一致,自己获得了利益幸福而不能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幸福。从此意义上来讲,幸福和人们的德性有关,无论如何,建立在对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损害之上得到的快乐不可能持久,并且还会为人所不齿。
大学生是时代的佼佼者,是国家复兴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求学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难免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摆正学习目的、端正态度,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感受幸福,感悟学习中的乐趣;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探求真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在自身价值的体现过程中感受幸福。
材料
我的幸福我做主
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的研究提出:幸福不分性别、不依赖于年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状态中,他提出感受幸福的9个步骤。
(1)换一种心情看生活,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中得到满足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2)控制你的时间。一天写300页书是很难的事,然而一天写两页书则是很容易办到的。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以应用于任何工作。
(3)增强积极情绪积累。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的过程。
(4)优待身边的人。要学会很好地对待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5个好朋友的名字,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名字的人更感到幸福。
(5)面带幸福感。实践表明,面带幸福感的人会感到更幸福。经常欢笑能在大脑中引发幸福感。
(6)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手机里,要沉浸于能用你所学的技能做的事情中去。
(7)多参加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方妙药。
(8)好好休息。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绝对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
(9)有信仰的人更幸福。
二、养成合理的消费观
宋代教育家程颐有言:“顺理则裕,从欲惟危。”人应该掌握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成为欲望的奴隶。大学生攀比成风、贪图享乐的行为,破坏其幸福感,影响其感悟幸福的能力。因此,养成合理的消费观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把控欲望,抑制不良消费。欲望的滋生和盲目攀比的心理使人产生爱慕虚荣的心理,从而导致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处于社会生活之中,却没有经历社会生存的压力和负担,父母温情的培养又助长了其铺张浪费的恶习,勤俭节约成为了思想政治课本上的一纸空文。大学生活促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一旦缺乏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控制,就容易从自我情绪的角度出发,导致“情绪好要消费,情绪不好更要消费”。大学同学吃、穿、住、行都在一起,“你能消费的我也要能消费,否则你就瞧不起我”的心理在作祟,一切都成了攀比的根源。过度消费不仅会给经济上造成困窘,更会对大学生心理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提倡可持续消费。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内罗毕发表《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首次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好,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身为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责,具备自我调控以及合理消费的能力。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当前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纵观当下的生存环境——全球变暖、雾霾严重、水污染、土壤污染、石油枯竭等一系列问题,都在无时无刻地敲响人们的生存警钟。
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将勤俭节约落到实处,把握适度消费原则。节俭并不意味着“丢脸”“穷酸”,相反,这是对自我欲望的控制,以及对环境负责的良好表现,幸福是在劳动与奋斗的过程中收获的,实现劳动成果价值利用最大化,也是对爱护环境、珍视资源的自我行动方式。大学生应铭记勤俭奋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从而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
资料
什么是绿色消费?
作为大学生,应当有大局观、可持续发展观,而我们的一些消费习惯是否无害于环境?去超市购物带过“环保袋”吗?扔垃圾时做到仔细分类了吗?外出吃饭时剩下的食物打包了吗?外出住宾馆考虑自带洗漱用品了吗?这一系列的消费习惯都在影响着我们生存的环境。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绿色消费模式作了专章阐述,主要内容是:“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很清楚,绿色消费模式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消费模式。推行绿色消费模式,包括衣、食、住、行等都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在“衣”的方面,应倡导节俭意识,避免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倡导向贫困地区捐赠质量较好的衣物,充分发挥服装价值,减轻生态包袱。美国《新闻周刊》网站上有文章指出:“在西方,炫耀性消费可能已经过时,但在中国,奢侈品正在繁荣发展。”一些西方奢侈品企业包括顶级时装企业正在竞相“为中国制造”奢侈品,不少国人出国旅游的一个兴趣点也在购买奢侈品和顶级时装。这些都是应该改变的。
——在“食”的方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反对铺张浪费、大吃大喝方面加大了治理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节约、反对浪费,以营养结构合理的食物代替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坚决不吃珍禽异兽,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住”的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要让广大人民“住有所居”,但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口数量直接关系土地占用面积、建筑材料和能源、水资源消耗,与排放的污染物也有线性关系。我们应理性认识住房大小,自觉承担环保责任,不能盲目求大,不能只为自己安逸享乐而不管不顾生态环保。
——在“行”的方面,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倡导人们多骑自行车等,不能一味追求汽车数量。例如,美国每4个人就有3辆车,中国能效仿吗?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作过分析,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未来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今天美国的水平,那时中国人口总数将增加至15亿,如果也同美国一样,4个人有3辆车,那时中国的私人小轿车数量将达到11亿辆,比目前世界上的汽车总量8亿辆还要多。为这么多汽车修建停车场和道路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大约相当于我国目前水稻田总面积;这么多的汽车每天耗费的汽油,比目前世界汽油总产量还要多。如果再考虑到产生的污染和交通堵塞,不难想象,这样的消费模式将带给中国人民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所以,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应充分考虑环境问题。
三、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正确的婚恋观是个体情感行为成熟的标志。爱情本身所包含的含义和内容极为丰富,物质是维持婚恋的基础,然而如何透过物质的壁垒,经营爱情、收获幸福才需要穷尽一生去领悟。古今中外,世人对爱情的追求可谓置于至高的位置,它是具有持久性、专一性和拥有人们难以想象的力量唤醒内心深处真最大、善最大、美最大的社会性情感。大学生想要收获爱情带来的幸福,就必须正确认识情为何物。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是简单、随性地通过单一外在去选择对象,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尝试都会失败。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唯有志同道合者、性格秉性相投者才能产生相互的吸引力。男女双方的了解建立在彼此真诚友善的沟通基础之上,经过长期的相处、理性的思考,谨言慎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以双方共同的志趣为基础,共同的目标为动力,形成无形的力量,实现组建和谐家庭的,并且能用自己的责任心、爱心,长期维持和经营这段婚姻,这才是婚恋最根本的实质。
资料
面对爱情时的几个重要法则
1.除非你真的不想,任何时候都不必以考研、出国、学习等名义刻意回避异性。
2.在寂寞、无聊、空虚的时候不必非得找一个异性来陪伴。
3.如果不想和你的追求者建立恋爱关系,不要不好意思,请真诚地确切地用语言和行动告诉他/她——我不想和你谈恋爱。
4.不管你们是怎么开始的,但是如果决定在一起,就不要轻易谈分手,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5.最持久的恋情,其实是从做朋友开始的。
6.一旦开始完全沉浸在爱情中,即是扼杀爱情的开始,恋人们最好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
7.对待爱情,不用刻意去找,也不用刻意回避。当找不到人来爱时,要学会爱自己。
四、建立自我和谐的目标
幸福是实现人的目标,满足人的需求,是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幸福的获得不能离开特定的物质条件。所谓自我和谐的目标,是指个体自我主动选择,而不是强加在主体之上的,是发自内心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也就是说,大学生对自我目标的设置应是“我想做”,而不是“我不得不做”。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确立正确的目标并不容易,需要有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要有坚韧的毅力等积极品质,能克服社会影响和压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要理智分析需要与满足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从实际出发,通过设定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获取幸福、感悟幸福。要想保持幸福感,与其把目标当成一种结局,不如把它看作意义。如果人们的生活有目标,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有方向,因而他们更能感受到幸福。
小故事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个叫作比塞尔的村庄,它地处一块绿洲旁边,被誉为沙漠中的一颗明珠,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观光游览。可当初若不是肯·莱文从这里走了出去,并把它介绍给世人,恐怕这里至今还不为人们所知。
因为在此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所以,人们就认为,这儿根本就走不出去,也就没有人再去尝试了。
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来到这里的时候,听到别人这么说,当然不相信,因为自己既然走得进来,就一定可以走出去。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肯定还是转回原来出发的那个地方。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肯·莱文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3天就走了出去。但是,比塞尔人为什么祖祖辈辈都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足够半个月吃喝的水和干粮,牵了两峰骆驼,就上路了。肯·莱文这回没有带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是拄了一根木棍跟在那个比塞尔人的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在第11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才终于明白: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只凭着感觉往前走,只能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个跑道的形状。由于比塞尔位于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不认识北极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走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他雇用的那个比塞尔人。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五、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培育社会适应能力
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必不可少,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就是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了。正确的人际交往是平等的、自主的、积极的、乐观的交往关系。人具有社会性,本身是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存在的。大学生与周围的人、事关系是否和谐、是否拥有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指数。换句话说,大学生拥有良好人际关系,感悟幸福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因此,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培育社会适应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学会真诚、平等、尊重、宽容,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一方面,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理解对方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理解别人的行为模式,否则就谈不上真正的换位思考。可以参与交往式的心理团辅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要求和处理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要与周围的同学、师长加强交流。在各种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了解和尊重他人、认识社会,在交往的过程中,善待自我,善待他人。
第二,正确对待竞争。竞争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源泉。竞争可以使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惰性,激发个体机能,勇于探索进取。大学生处于各种人际交往中,面临着各种竞争:学业竞争、技能竞争,大学生要正确对待竞争,遵循道德准则,理解竞争是为了取得进步,而不是不择手段打压对手。当今社会不仅需要竞争,也更需要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使彼此优势互补,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产生团结一致的群体效应,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摒弃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成为腐蚀青年大学生积极进取思想的主要根源。有些人以对方是否有金钱、利用价值为交往标准,学会“人前说人话,鬼前说鬼话”,带着不纯的交往动机,根据可利用的程度来作为自己付出的程度的标杆。还有一些人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缺少真诚、没有目标。
人格健全者,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周围的人事物;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接纳,人与人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真挚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面对权势,不卑不亢。此外,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一个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积极健康的人格能使个体与社会保持良好的密切接触,以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相符合。总之,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感悟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启幸福生活之门的一把钥匙。
★实践练习:
给人留下好印象
要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平时就要多注意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
1.微笑——微笑很重要,从你开始微笑的第一天起,你会觉得世界原来很美好。
2.赞美的语言神态——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或许对方非常需要你的真心赞美。
3.富有同情心——做一个良言善行的人。
4.学会倾听——理解万岁。
5.注视的眼神——你认真的眼神对方一定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6.记住别人的名字——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愿意,更何况是别人呢?
8.用别人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他/她——让对方觉得和你相处是一种快乐。
(资料来源:卡耐基.完美交际——中国卡耐基读本[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190-233.)
六、保持身心健康
健康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每个人的基本追求。研究发现,心理过于紧张、压力过大的人,通常更经不住感冒病毒的袭击,更容易患上感冒。更有大量的生活实例告诉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心情愉快地面对生活,将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使我们更容易战胜疾病,身体更加强壮。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宣言指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关系上的全面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一方面,身体健康可以减少疾病和精力不足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另一方面身体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容易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负面情绪发泄途径。心理健康则是获得幸福的重要精神基础。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不幸的事情,能以合理的方法调整心态和创造幸福。所以,我们既要重视身体健康,又要关注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讲,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都能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极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提高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锻炼意识;(2)学习心理健康常识,参加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有效帮助他人培养健康发展的能力;(3)规范生活规律,过有规律、健康的生活娱乐模式,提高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注。
★实践练习:
健康手操运动
1.双手前伸,手肘微曲,掌心向下,大拇指内缩,平衡互相碰击侧面20次。
2.双手前伸,手肘微曲,掌心向上,平衡互相碰击掌侧面20次。
3.双手掌心向上,掌腕相对,互相碰击20次。
4.双手掌心向下,食指与大拇指展开呈90°,左右手虎口互相交叉碰击20次。
5.双手掌张开,手指分开,左右手交叉碰击20次。
6.左手掌紧握,向右手掌面击打20次。
7.右手掌紧握,向左手掌面击打20次。
8.双手手背互相碰击20次。
9.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捏左右耳轮至耳垂20次。
10.左右手掌相搓至热,然后双手掌心轻捂双眼,眼球左右转6次,重复5次。
完成后,此刻手掌心发热,全身血液循环畅顺,用发热的手掌心,从头上沿着脸部做几次轻抚。
此项活动简单方便,随时随处可以进行。可以一个人单独做,也可以三五人一起,或是更多人集体同做。凡事贵在坚持,要做到持之以恒,使健康成为一种习惯。
七、多种途径促进心智健全
(一)在求知中感悟幸福
弗拉西斯·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左拉也曾提出,“愚昧从未给人们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在古希腊哲人们看来,知识使人变得聪慧睿智,而且会使人幸福。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使得求知的过程本身也成为快乐与幸福的来源之一。人们在求知过程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同时得到快乐的体验。
总而言之,追求幸福主要靠自己,人生幸福必须具备三个主要条件:生命、知识和道德修养。生命,是感悟幸福的载体,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享受幸福,更在于追求和创造幸福;知识是感悟幸福的渠道和手段,知识使人变得明智,而明智是人的一种幸福所在,人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同时;道德修养是感悟幸福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曾言:“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而使自己变得更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幸福的人。”[10]
富兰克林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哈佛大学等7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二)培养反思能力,从“超我”中感悟幸福
善于反思,不断提高和进行探索是新时期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学会反思,也是感悟幸福的重要条件。如同在阅读过程中,一味阅读没有反思,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会因为内容繁多或者太过抽象而被遗忘。如果通过章节段落的引导和停顿思考,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思考去消化所阅读的内容。学会反思自己、验证自己、调整自己,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获得内心的宁静。
小故事
一位即将参加一次隆重的布道演讲的牧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讲题,偏偏他的小孩又在边上捣乱。他就拿了一张世界地图,几下将它撕成碎片,交给小孩说:“如果你能将这张地图拼好,我就给你两块钱。”小孩高高兴兴地拿去了。本以为可以安心准备演讲的牧师,在过了不到10分钟,小孩就兴高采烈地跑回来,说地图已经拼好。牧师一看,果然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又呈现在眼前,他奇怪地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拼好了?”小孩回答:“地图反面是一张人头像,我把人头像拼好了,地图自然也就拼好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人们常常将自己陷入固定思维:自己小有成就,自己的下属、晚辈则不如自己。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需要时刻反省,从每一次反省中获得新的感悟。
(三)正确认识顺境与逆境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都有雄心壮志,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挫折可能使自身感到不幸,产生自卑、逃避的消极情绪,甚至自暴自弃。正确应对挫折,首先,要客观地剖析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通过自己奋斗,达成既定目标,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自己的信心。其次,正确分析自身成败的原因。从归因理论来讲,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既会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又会受到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一次测试结果令人不满意,可能是因为题目太难,可能是考试时受外界环境影响所造成,也有可能是自身不够努力所造成。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学会科学客观地归因。最后,坚定自己的意志。逆境中更需要志向、勇气、心态和毅力。贺拉斯曾说:“苦难是才华,好运是天资。”这句话很好地对比出逆境较于顺境更易出人才,但贺拉斯没有说逆境出人才,关键在于人本身的意志和坚持!
小故事
成龙,国家一级演员,大中华区影坛和国际功夫影星,也是一位热衷于爱心公益活动的巨星。成龙曾在采访中细数自己的坎坷经历,他说,他今天的成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大约6岁的时候,他几乎是被爸爸“卖”到了戏剧学校,“那时候很苦很苦,我只要有饭吃、有觉睡就很知足了。后来拍的第一部戏叫《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参演呢?就是因为有属于自己的盒饭,觉得拍戏太好了,可以吃上这样的饭。”就这样,小成龙为了“吃饭”进了影视圈。成龙说:“大家现在看我很风光,可是我以前中文都不怎么看得懂,ABC也几乎不会说,现在可以出演英文电影,我觉得自己最坚守的格言就是永不放弃,今天的失败只是不成功而已,继续努力,总会有成功的一天!”成龙坦言,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歌手李宗盛给他写的歌词——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四)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
拥有积极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相反,人格品质出现偏差者,往往与人相处时,多持悲观、怀疑等消极态度。就积极心理学而言,健康的人格是培养的基础,也是个体生活的人格优势,它将对个体产生长期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是一个“机能充分发挥型的人”:能接受自身体验的意愿;对自我的信任;作为人而继续成长的意愿。我国学者高玉祥认为,积极健康的人格特点是:内部心理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归纳起来,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
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有效、正确的自我认知是整合人格的基础。人格整合是随着个体心理的成熟,人格的各个方面由最初的互不相关逐渐发展到和谐一致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择优和汰劣。择优即是指选择某些优良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如认真、细心、勇敢、勤奋等品质。汰劣则是针对自己人格的缺点给予矫正,如自卑、胆怯、懦弱、抑郁、冷漠等消极情绪。当然,二者需要同时进行。
2.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观察敏锐、注意集中、想象丰富、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他通过刻苦学习、严谨的学习过程,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那些对学习和生活缺乏兴趣的大学生,整天精神不振,就会处在苦恼烦闷之中,必然影响个人人格的健康发展。
3.拒绝口号,做行动的巨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社会生活的锻炼,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这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在大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多具有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独立性强、富于创造性、善于交往、自信、果断、讲效率等良好的人格特征。这些学生知识面广,社会经验丰富,毕业后大多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格优化要从每一件眼前的事情做起。如果说童年的人格雏形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那么大学生人格的稳定和成熟应该主要靠自己的修养。如果在小事情上可以对自己不负责任,在关键事情上又怎么能保证自己的独立和坚强呢?有的同学认为“偶尔逃一次课无关紧要”“偶尔挂科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作业抄抄就可以”,碰到任何困难首先想到逃避和拒绝。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忽视平时良好习惯的养成,而想拥有良好的人格,无异于空想。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同样地,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人格。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会自觉地以谦卑谨慎示人,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这就是他自身的人格素养。
★实践练习:
测测你成功获得幸福的品质
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的作用不容忽视。
博士研究生路蒙佳,因得重病只能坐在轮椅上“行走”,生理上的缺憾注定她每取得一点成绩,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倍的努力。为了坚持上完每一节课,她绑上带钢板的特制护腰支撑着不堪重负的腰部。几年来,无论风吹日晒,还是寒冬酷暑,她都坚持上课,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学业,现在她正以惊人的毅力攻读博士学位,这样的品质也让她在生活中收获了爱情,鼓励着她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试分析路蒙佳获得幸福的原因,对你有何启示?
【注释】
[1]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邢占军,黄立清.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J].理论探索,2004,(1):32-35.
[3]英炜.人类本性哲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4]杨德广.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9]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M].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