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幸福与幸福观
一、幸福的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幸福的本质
1.幸福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以实现幸福生活为终极目标。首先,人类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这一目标符合人类生存的本质要求,与其他动物不同。相应的,人类的生存就不是动物本能的简单生存,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每一个各种各样的具体目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的在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追求幸福生活的终极目标[1]。它决定了所有具体目标的方向,也是所有具体目标的落脚点。
2.幸福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
权利与义务是人生幸福的重要要义,两者相互结合、不可分裂。人生幸福是靠自己创造的,因而幸福中的义务也随之而来。例如,一个商人通过经营生意获得利润,实现人生财富,获得人生幸福,同时,他需要依照相关法规,依法纳税,合法经营,这是他的义务。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人都是在享受他人的义务服务下成长起来的,享受权利的同时本身就包含着义务。就如同父母抚养孩子成人前,孩子先享用了父母的义务服务,当孩子能够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时,需要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
3.幸福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果戈理曾说过:“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是幸福的根本来源。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是他事业成就的顶峰,也成就了他的人生幸福。
资料
特蕾莎修女一生中曾18次被提名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Gallup’s Most Admired Man and Woman Poll)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并在20世纪80—90年代数次当选。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1999年,特蕾莎修女被美国人民投票选为20世纪最受尊敬人物榜单之首(Gallup’s List of Most Widely Admired 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排在她后面的是马丁·路德·金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此次广泛囊括各年龄层(除婴孩外)的调查投票中,她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全美人民心目中的伟人。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幸福是人类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追寻目标。人们为“幸福”而上下求索,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生生不息。它既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终究目标,也是人所追求的终极价值。
(二)幸福的特征
1.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
人是幸福产生的载体,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从自我主观的层面探讨幸福,心理学家把这种人生观感受到的幸福称之为主观幸福感。[2]幸福的感知是唯有人类才体会到的一种心理体验,每个人都按照各自的方式和渴望去追求幸福。幸福的产生就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属于人的一种感情,人的感情属于主观意识范畴。例如,人们对父母亲情的理解,爱情的包容,友情的重视,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快乐和充盈,都体现了人的主观幸福感和满足感。可见,幸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与此同时,幸福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从唯物主义可知,物质决定意识,一个人是否幸福,取决于他的需求、欲望是否满足,目的是否实现。如果他的需求、欲望和目的没有得到满足或实现,他是不能感到幸福的。根据幸福的概念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满足或实现,生存、发展得以完满的生活,这个人才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一切主观意识都是由它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所决定的,所以每个人是否感受到幸福是由一系列客观事物所决定的。因此,产生幸福感是主观形式;重大需要、欲望和目的是幸福得以实现的客观标准,主、客观相互统一、相互影响。
2.幸福是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协调
人既要满足物质需求,又要满足精神需求。人的需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多重维度和层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展。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级从下至上、层层递进。其中,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属于物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一个人的需求不同,对幸福的需要也会不尽相同。那么,精神与物质需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马克思、恩格斯就曾经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显然需求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它也是幸福产生的源头。
物质基础的保障就是幸福客观性的直接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人类为幸福而奋斗,其中物质是一个人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人的发展和生存提供了可能。当然,幸福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物质财富或金钱,特别是人在实现物质享受的同时,更要关注自我精神世界的满足。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谈不上真实的幸福,但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也未必就有幸福。因此,幸福不是单纯的物质享乐,也不仅是主观的精神慰藉,而是合二为一,实现从物质幸福的低层次幸福,到精神幸福的高层次幸福。
二、感悟幸福的要素
(一)幸福需要感悟
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是一种心理上的“妙觉”。它的表现形式不一,或渐悟或顿悟,或隐藏或彰显。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地领悟,有的则是瞬间地开悟。人们一直渴望幸福、并不断追求幸福。对于大学生而言,幸福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从幸福的本质角度来说,幸福需要通过感悟实现。幸福是人在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之上产生的主观感受,而“感悟”是实现主观感受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人的主观感受的表现往往具有隐蔽性,从而人们的幸福感受也具有隐蔽性。幸福是建立在一定客观物质条件下,人生重大的理想、愿望、目标得以实现所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把“幸福”划分为三个维度——快乐、投入、意义。每个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也就是说,幸福是一种主观精神层面的情绪体验,是一种主观体验。
另一方面,幸福是抽象又具体的。幸福不折不扣地在于显示的生活与当下的体验,在于人对于自我存在状态的体验。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个永远悬浮在天空的“飘浮物”,但它也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日用品”,幸福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勇于感受的心。有时候,它只是一个微笑,一杯热水。但幸福从来都是无法真真切切地摆在你面前,它需要理性的自觉与心灵的感悟。感受幸福就像感受自觉的灵魂,感受自己的人生,感受自己的意义一样。它既是明快简洁的,又是幽暗深邃的。
生存的幸福对于个人而言,再没有比能够真切地感受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的内在同一更能体现了。当我们的人生处在权色、名利、财富与欲望的旋涡中时,当我们的人生以成就或者身份地位来衡量它的轻重时,当我们能深切地感受自我、认识自己是自己时,当我们能体验我们与我们自己的同一,幸福的意义、能量和本体照耀着、笼罩着和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幸福而言,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是需要我们真切地认识自己,就像看别人一样清晰地看到自我的影像,看到自我的意义,体验“感悟幸福”带来的意义和能量,体验到我们灵魂的愉悦与心灵的舒畅时,这就是对幸福的感悟。
(二)感悟幸福的要素
要感悟真正的幸福,我们需要看一下产生和影响幸福的相关要素有哪些。
1.幸福与需求
需求是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生于世,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以满足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人生中最现实、最迫切的东西就是需求。[3]众所周知,人首先要实现生存,人的生活是在生存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人的需求包含各种自然需求,从原始人类以获得足够的食物果腹、足够的衣物御寒等基本需求,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求为幸福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例如,饮食质量的提高、衣饰穿着的美丽等。这也体现了人类需求具有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娱乐、社交、劳动、发展等方面的需要,体现了人类社会需求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两个方面。
小故事
据说,朱元璋当年落魄的时候,乞来一碗豆腐汤,上面飘着几片菜叶。他喝下去后,觉得味道好极了。朱元璋问:“这是什么汤?”对方说:“这是‘翡翠白玉汤’。”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好东西吃腻了,忽然想起了当年令他难忘的“翡翠白玉汤”,可御厨卖力制作出来的汤,朱元璋无论如何也品不到当年的“感觉好极了”的滋味了。朱元璋落魄时的饥渴不在,而那喝汤的感受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他并不再真的需要那碗汤了。因此,虽然是面对同一件事情,因为需求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就不同了。
2.幸福与道德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德”成为人们生活的指挥棒与风向标。这是因为伦理道德观认为,人的本质即是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属性。人是社会的动物,自我幸福并非与他人无关。追求幸福的活动也在社会中进行,且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道德成为整个社会秩序得以安定的根本保障。“德性”的实现在于人以理性支配欲望,以牺牲“德性”从而获得的“幸福”不足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4]
资料
反腐紧锣密鼓地推进之后,各地各级官员“坠亡”的多了,“坠亡”之后被诊断“抑郁”的多了。不过,此谓“抑郁”,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愁眉不展、茶饭不香,还是精神类疾病所特有的幻听妄想、痛生向死等典型症状,并未见诸公开。其实,不论是哪种意义上的抑郁,其所致原因之一就是压力。官员“坠亡”之选,其实与其贪腐之选如出一辙,都是价值观扭曲的必然之选。在这些官员眼里,金钱、财物和美女(男)比什么都重要。为此,他们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破坏党纪党纲,损害人民利益,所换来的金钱、权力、名誉其实是过眼云烟。他们的物质需求满足了,但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强,他们更是活在恐惧与压力之中,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根本不知“幸福”为何滋味。
3.幸福与财富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着人们对金钱财富的追求,因此,财富也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产生的重要因素。“富裕的人群相对于贫穷的人群来说,获得幸福的几率要大得多”,贫穷意味着饥寒交迫、物质匮乏,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机会,生活不快乐,那么幸福谈何容易?现实的种种情况明显摆在眼前,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富帅”“白富美”“拼爹时代”掀起热议的原因。当然,追求财富只是幸福的要素之一,通过劳动和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才是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把财富作为幸福的唯一指标,不仅不会幸福,反而会使人陷入无尽的欲望与痛苦之中。“物质是财富之母,精神是财富之父。”可喜的是贫穷却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贫穷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富了钱则穷了灵魂,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都向世人展示了精神上的贫穷其实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悲,精神上得到才是真正地得到。最贫穷的人其实是那些只把金钱视为财富的人。很多时候,精神上的满足,比日进斗金还要快乐,“物质诚可贵,精神财富价更高”。
4.幸福与痛苦
人们常常将“痛苦”视为人生幸福的绊脚石,然而现实总是世事无常,人生总是伴随着幸福与痛苦,不可能一个人一生都只有幸福,没有痛苦。痛苦也有可能成为人生的财富。幸福和痛苦是一对无法分割的范畴,离开痛苦,也不会有幸福;失去幸福,也无所谓痛苦。痛苦并不会因为人们的刻意回避而消失或不存在,一旦真的面临痛苦,唯一的办法就是勇于面对。只有战胜各种痛苦,才能使人自身更加成熟。只有经历了痛苦与不幸,才能体会到收获幸福的来之不易。
5.幸福与健康
人的健康不仅包含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一个人具备了健康的身心感受,才有可能获得幸福。例如,对于吸毒者而言,能吸到毒品就是最大的愿望,然而实现了愿望后就能获得幸福吗?显然不能。因为这是一种非健康的病态的幸福感受,是一种“伪幸福”。再例如,当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在面对财富和健康作选择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健康。因为他知道,即使有再多财富,生命逝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一辈子最大的财富”所言非虚。毕淑敏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
三、感悟幸福与幸福观
(一)什么是幸福观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标准、条件,幸福的实现方式等的看法和观点。它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关系这个现实基础上,却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表现形态。也就是说幸福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时的主观表现。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幸福观。[5]幸福观受到社会、家庭、教育、性格、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同的因素影响人们的意识,就使人形成不同的幸福观。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或时间时是否产生幸福观、幸福感的强弱程度等反应都会有所不同。比如,一袋金币对于贫困的乞丐而言就是巨大的财富,而对于国王而言,这可能只是九牛一毛。
(二)几种幸福观
幸福观的建立和转变受到社会及个体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群由于所处环境的制约而形成不同的幸福观。
1.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感性主义幸福观
感性主义幸福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费尔巴哈。[6]强调物质为第一位,及时行乐是该幸福观点主要特征。感性主义幸福观主张人的感官快乐、物质需求的满足高于一切,认为幸福就是为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自然物欲情欲是人的本性。而快乐胜过一切,即只有身体感官的快乐最重要。“一生没有饮宴,犹如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感性主义幸福观肯定了人在自然属性方面的需求,把感性快乐和幸福统一起来,实现了满足道德和幸福的基础。可以说,趋乐避苦的感性主义幸福观是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财富积累的结果。然而,感性主义幸福观的趋乐避苦、片面强调物质基础和感性快乐,忽视了人的精神层面,把幸福范畴禁锢在人的生理需要,混淆了人与动物本性的区别,缺乏社会性和阶级性。
2.理性主义人性论基础上的理性幸福观
针对人性论幸福观混同人与动物本性的问题,理性主义者提出了质疑。理性主义幸福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赫拉克利特。[7]理性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与智慧、道德有密切关系,强调理性、美德在人们追求幸福中的作用。柏拉图认为,“感官快乐是低级而短暂的,一切对物质的幸福追求是没有必要的”。以强调理性生活的意义,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也曾讲过,“如果幸福就是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8]理性主义者倡导在理性指导下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以理性克制感性欲望,就成为理性主义幸福观的基本格调。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欲享受,把握自我,去追求精神的快乐。在中国,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也强调“仁”“义”的重要性。但是,理性幸福观过分强调精神的作用,削弱了一部分人对物质欲望的自我追求和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
3.社会人性论基础上的德性幸福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开始重视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强调完善主义与社会德性对人生幸福的影响。[9]社会人性论认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人生的价值及其幸福在于人们通过人的生活而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作用。亚里士多德将“最高的善”称为幸福。由于“人的善事合乎德性而生成的”,因而“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不难看出,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幸福指的正是“人们能够在社会活动中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中国先秦诸子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也强调,物质和精神幸福的统一,是德性幸福观的精髓所在。个人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究其实质,是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人不可能脱离客观物质、尤其是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个人的人生价值只有在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存在和体现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幸福实现也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只有把个人的利益幸福和社会的利益幸福结合起来,才符合人的本性及道德的幸福生活。
4.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它纠正了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幸福观对幸福的单一、片面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个体在自我追求幸福的同时,要时刻牢记奉献社会及帮助他人,以自身的力量获得社会、集体的幸福,实现集体幸福的同时,个人幸福的程度才更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之上,既肯定幸福是人类所特有的属性,又运用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强调幸福的实现依赖于人类的自我实践劳动创造过程中,通过物质的占有及享受,获得幸福。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幸福在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中异化,强调“个体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能获得个人自由”。这些都充分体现个人幸福是建立在社会的需求和自我需求相结合的实现之上的。人类从最初只关注吃、穿、住、行,到对社会地位、物质财富、精神追求的满足等更高、更深层次的需求,人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发展着自己的理想目标,这种目标的实现,又是在自我实践劳动创造中得以实现的。如文学作品的编著、艺术作品的诞生、历史的记载等,通过自身实践劳动创造所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远远超于纯粹的个人物质享受。因此,个人幸福不仅需要依赖社会,以及深受社会体制更迭而改变,同时,也是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结果。人类自我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个体需求的实现及满足,是个体对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等实现程度的自我反应。
总而言之,前人关于幸福的观点论述,经过了长期的实践与提炼,对我们如何正确感悟幸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高度抽象概括的幸福观,为我们认识幸福提供了普遍性、科学性的指导。只有通过正确、全面地认识幸福问题,才能认识什么样的幸福观是科学合理的,什么样的幸福观是不可取的,以及衡量幸福的标准有哪些,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资料
扎克伯格给女儿的信(节选)
特·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优秀的青年企业家、慈善家,身家上百亿美元却喜欢租房住、穿廉价衣服、开旧车的计算机天才……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的女儿出生之后,扎克伯格决定把自己所拥有Facebook股份的99%,约450亿美元,用于推动医疗、教育、慈善等事业。消息一发出这个世界就沸腾了,但这一消息后面紧跟的一封信让人们暖暖地安静下来——这位新爸爸写给女儿的信。
亲爱的马克斯:
你给我们的未来带来的希望,我和你的妈妈尚难以言表。你的新生命充满了期许,我们希望你幸福安康,好愿得偿。你给了我们一个理由,对我们愿汝所在的世界,一番思量。
一如天下父母心,我们愿你成长的世界比今天更美好。
头条新闻常常针砭时弊,可在许多方面,世界正在改良。健康在改善,贫穷在消除,知识在增长,交互在增强。每个领域中的技术进步都预示着,你的生活将远比今天更棒。
我们将尽绵薄之力,将其实现,不仅因为我们爱你,也因为我们对所有下一代儿童,有着道德的责任。
我们相信众生平等,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如此。现在,我们的社会有义务去投资,改善后来人的生活,不仅是已经出生的人,还有将要来到这个世上的人。
……
今天,多数人死于五种疾病:心脏病、癌症、中风、神经退行性病变及传染疾病。
当我们意识到你这一代人和你的下一代人可能不再受疾病困扰,我们都有责任更多地投资于让此成真的未来。我和你的妈妈愿尽其力。
治愈疾病来日方长。短短5~10年,我们不会让一切不同。可假以时日,种子要发芽。总有一天,你或你的孩子将目睹我们只能想象的世界:一个没有疾病的世界。
机会良多,只要社会对如是挑战多一点努力,你们这一代将生活在更美好的世界。
我们希望你这一代人想两件事:推进人之所能,促进人人平等。
推进人之所能,拓展人生之所以伟大的边界。
你的学习和经历能百倍于我们今天的人吗?
我们这一代人能治愈疾病,让你们有更长寿、更健康的生命吗?
我们能把世界连接起来,让你们去接触每一个想法、每一个人和每一次机会吗?
我们能获取更加清洁的能源,让你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投身于我们今天想象不到的事业吗?
我们能培育出创业的精神,让你们开拓事业、解决挑战以促进和平和繁荣吗?
促进人人平等,确保所有人,不论民族、出身或成长环境,都能获得机会。
我们的社会必须如是为之,不仅为正义,为慈善,还为了人类进步之伟大。
今天,我们丧失了诸多潜能。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是疏浚人才、想法和这世上每个人的贡献。
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消除贫穷和饥饿吗?
我们能让每一个人享受基本的健康保障吗?
我们能建造包容友善的社区吗?
我们能培育各民族人民间和平互谅的关系吗?
我们能让所有人——女人、儿童、边缘化的少数群落、移民和无从与人交流的人真正自立吗?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了正确的投资,这些问题的答案是“Yes”,生也有涯,切盼亲历。
这个任务——推进人之所能,促进人人平等——需要所有致力于此的人重新开始。
……
我们今天必须承担风险,为明天提供教训。我们所知尚少,不少尝试会以失败告终,但我们会倾听、学习、不断进步。
……
对于你们这一代人而言,许多很好的机遇来自人人都能上网。
人们常将互联网看作娱乐或交流工具,但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互联网可以成为生命线。
如果你不住在好学校附近,它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教育;如果你不方便看医生,它可以为你提供健康信息,例如如何避免生病或抚养健康的孩子;如果你附近没有银行,它可提供金融服务;如果你收入不佳,它可提供就业机会。
互联网如此重要,每10个可上网的人,其中就有一人通过互联网摆脱贫困或找到新工作。
尽管世界上还有半数人——超过40亿——没法上网。
如果我们这一代能帮助他们联网,我们可以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帮助数亿孩子接受教育,通过帮助人们免于疾病而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这是利用技术与合作的另一项长期努力。但这需要发明新技术,让互联网更廉价,并可连通无网地区。这需要与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司进行合作,与社区接触以理解他们的需求。人们对前路观点不同,成功前我们会上下求索。
我们共同努力,必定取得成功,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世界。
……
对于你们这一代生活在更好世界中的人来说,你们将能够比我们做得更多。
今天,我和你的母亲承诺,我们将竭尽全力帮助解决这些挑战。我将继续担任Facebook CEO多年,但这些问题很重要,可能需要你们长大或我们老时才会开始产生效果。可是从年轻时开始,我们希望在生活中能看到更多变化。
当你作为扎克伯格和陈的下一代出生时,我们也开始了陈—扎克伯格倡议活动,加入世界各地许多致力于推进人之所能和促进人人平等的行列。我们最初关注的领域将是个性化学习、治愈疾病、连通人们及建立强大的社区。
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会捐出持有的Facebook99%股份帮助实现这些使命。我们知道,与那些开始应对这些问题的天才相比,我们的贡献相当小,但我们将竭尽全力。
……
马克斯,我们爱你,我们有责任为你和所有孩子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希望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和我们一样的爱、希望和快乐。我们已经等不及享受你带给这个世界的一切了。
爱你的
爸爸妈妈
为了让女儿生活得更好,扎克伯格和妻子没有把巨额财富留给女儿,而是留给了女儿来到的这个世界。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让世界更美好幸福,这就是给她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