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幸福心理学
1.5.1 第一节 乐观的概述
第一节 乐观的概述

乐观是看到半杯水时认为它是半满,或总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或是习惯性地期待现实中的问题能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有圆满的结局。乐观的“积极思维”告诉我们,乐观可以是那些百说不厌的励志言词,例如,“每一天每件事我都越做越好”,或是想象自己打洞入球的情形,这些都是乐观的证明。

关于乐观,一般有两种理论:一个理论认为,乐观是种人格特质,以普遍的乐观期望为特征;另一个理论认为,乐观是种解释风格。

一、气质型乐观

气质型乐观是总体上期望未来好事多于坏事[1],属于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研究显示,乐观的人在困难面前会继续为目标而奋斗,还会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不断调整自我状态,以便尽可能实现目标。同时,气质型乐观与身体健康有显著正相关,还可促进药物发挥积极作用和疾病的康复。“乐天派”就是对气质型乐观的最好诠释。

让人意外的是,气质型乐观具有25%的遗传度。积极的父母常会有积极的子女,音乐家的子女往往都有一定的音乐天赋,酗酒的父母有可能会有染上酒瘾的子女。同样乐观的父母常会有乐观的子女,而悲观的父母也常会有悲观的子女。

二、乐观解释风格

塞里格曼教授以及他们的同事认为,乐观不是一种人格特质,而是一种解释风格。乐观的基础,不在于励志词句或是胜利的想象,而在于我们对原因的看法。我们都有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这称为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2]。解释风格从儿时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保持一辈子。

根据这个观点,乐观的人把消极事件或体验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和特殊的因素,比如大环境不好;悲观的人则把消极事件或体验,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比如自己能力不足。当一个人解释为何某一个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通常会有3个重要的维度需要考虑: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

(一)永久性:暂时的或稳定的

最容易患抑郁症的人认为,坏事情发生在他身上的原因是会永远存在的。既然永远存在,坏事就会不停地发生。相反,从挫折中爬起和抗拒抑郁的人相信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永久性和暂时性原因的不同看起来也许并不明显,但是长此以往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悲观的人认为坏事都来自于自身个性上的缺点,而乐观的人则认为坏事是心情以及其他的短暂的可以改变的状态。

同时,乐观与悲观的人,对好事的发生也会有不同的反应。相信好事发生的原因是永久的人会更乐观。

乐观的人以永久性原因的方式来解释好事,他们将原因归为自身具有的特性与能力,比如努力工作和讨人喜欢,他们会用“总是”来形容好事的原因。悲观者则将好事归因于过渡性原因,“我那时心情好”或“我这次努力练习”,他们对好事的解释限于“今天”和“有时候”,并且时常用过去式和限制次数,“我这次努力练习……”。相信成功是由永久性因素引起的人,下一次会更努力地去尝试;相信好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性的人,即使成功了也可能放弃,因为他认为成功只是一次意外。

(二)普遍性:特殊的或一般的

如果你相信原因是永久性的,你会预测它对时间的影响。如果你相信原因是普遍性的,你会预测它对你一生中的其他事情带来影响。

面对好事时,乐观者相信成功的原因会强化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但是悲观者相信好事的发生是由某一特定因素导致的。面对坏事发生时,这种情况就恰恰相反。聪明要比仅在数学上聪明,包含更多的信息;讨人喜欢的特性暗示有许多人喜欢你,不只是伴侣一个人;有才能比只会唱歌更广泛。一般来说,认为好事的发生有普遍性原因的人,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好。

有些人可以把困难锁在盒子里,即使某一重要部分出了问题时,仍然可以继续他的生活;有些人则会将困难灾难化,当他生活中的一条线断掉后,整块布就散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对失败解释持有普遍性看法的人,当他们仅在一方面失败时,就会完全放弃;相信特定解释的人,也许在某一方面有了无助感,但是仍会坚定地走完全程。

(三)个人化:内部归因或外部归因

除了永久性与普遍性以外,解释风格还有第三个维度,那就是个人化,即决定是谁的错。当坏事发生时人们可能会责怪自己(内部归因),也可能怪罪其他人或是环境(外部归因)。自尊是受你责怪的那个人管辖的。失败时经常习惯性地责怪自己的人自尊心强,他们觉得愧疚及羞耻。当坏事发生时,怪罪他人或者是环境的人,对自身评价较高。总的来说怪罪其他人或环境的人,会更少地觉得愧疚和羞耻,并且更喜欢自己。当然他们也是更容易愤怒的人。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将不好的事情皆推到外部原因呢?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尊,那可以这样做,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当我们不顺利时,总是埋怨别人,后果是很可怕的。我们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当我们做错事时,不要轻易就算了。我们不能每一次都说:“抱歉,我做错了,下次我会做得更好。”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对事情负责,然后进行改正。

第二,不要总是埋怨自己。我们也不能在事情不顺利时,不管是不是我们的错,总是埋怨自己。抑郁的人就是这样,不论什么事情是不是他们的错,永远都怪自己并且觉得愧疚。长期怪罪自己也会增加患抑郁症的几率。我们应当正确地看待自己,当错在我们时,应该负起责任并且尽力修正我们的行为;同样当问题与我们无关时,我们也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三、悲观与习得性无助

谈到乐观,悲观一词是不得不提的。在积极心理学之前人们更倾向于研究悲观等消极负面的心理。悲观是一种心理防御习惯,这种习惯会带来多方面的恶果,包括情绪抑郁、退缩、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悲观的定义就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3]

我们先来看悲观主义者,他们有某个目标,他们的期望值低,信念不高。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做好,积极性低,他们的大脑寻求一致,他们的表现通常取决于他们的信念和期望。他们的理解是:“我早就跟你说了我做不好。”于是其他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是的,你早就跟我们这么说了,你真的做不好呢。”但有时悲观主义者超出了自身的期望,取得了成功,那么又会怎么样呢?这时的解释是:“只是走运而已。”或者“今天是我的幸运日”,或者“是因为别人今天表现得不好”。于是,大脑在寻求一致,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循环,一次又一次的不成功。

以三国里的人物为例。先说袁绍。袁绍经历了官渡之败后一蹶不振,可以说是郁闷而死。官渡战败,袁绍还有3个儿子,兵力充足,实力尚存。可是他“回冀州,心烦意乱,不理政事”,可见他的颓废。又仓亭大战,兵败,不思取胜,反倒“抱三子痛哭一场,不觉昏倒”。从此浑浑噩噩,最后吐血而死。

再说刘备。刘备称帝后,急于为关羽报仇,兴兵东吴。猇亭大战,刘备被年轻的陆逊打败,狼狈逃回白帝城。刘备虽然战败,但根本并无损失,重整军队并不难。可是,刘备却长叹一口气,说:“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从此一蹶不振,竟至于“托孤白帝城”,一命呜呼。

悲观现象的核心是另一个现象——无助感,所谓无助感就是不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你的命运。人们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时的反应,经常是试都不试就放弃了。这便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它是在经历了不可控的环境事件后,对未来事件产生了不可控的预期,并引发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上的消极改变。这是一个放弃的反应,是源自“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的行为。乐观可以阻止习得性无助,而悲观可以散播习得性无助。

知识窗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1975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他们把大学生分为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为了证明“习得性无助”对以后的学习有消极影响,塞里格曼又做了另外一项实验:他要求学生把下列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ISOEN,DERRO,可以排成NOISE和ORDER。学生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掌握34251这种排列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原来实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受试者,很难完成这一任务。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我们的无助感是我们在不受控制的环境中获得的,而我们目前的解释风格也是从小习得的,因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既然可以习得无助,也可以习得乐观。

假如你有悲观的解释风格,那么你在下面4个方面会碰到困难:第一,你很容易抑郁;第二,你没有发挥你的潜能,以你的表现应该可以更好;第三,你的健康,你的免疫机能比较差,而且年纪越大,健康情况会越差;第四,生命一点情趣都没有,悲观的解释风格使得生活很灰暗。

假如你的悲观分数处于平均水平,那么在平常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危机发生时,在受到重挫时,你可能要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了。当打击来临时,你发现自己比“应该的抑郁”还更抑郁。生命的火花似乎熄灭了,你完全丧失了斗志,无法东山再起,你的未来漆黑一片。你会这个样子几天,甚至几个月,而你可能已经这个样子好几次了。

对挫折采取永久性和普遍性解释风格的人容易在压力下崩溃,这个崩溃是长期的,而且是全面的。当他碰到压力时就容易垮掉,而且很难东山再起。但如果他对坏事的解释是暂时的、特定的,那么当他遇到挫折时,他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当他成功时,他会继续努力。因此,希望分数在所有分数中是最重要的。

假如你采用不同的解释风格,你在灾难来临时会准备得更好。你可以利用我们介绍的一些技巧去提高每一天的乐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