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
1.7.10 对待亡灵回家的礼仪:接煞、赶煞和回煞

对待亡灵回家的礼仪:接煞、赶煞和回煞

由于煞神被看成是伤害人的凶鬼恶魔,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所以民间有不少“接煞”、“赶煞”、“回煞”的禁忌与风俗。

◆ 接煞

据清代翟灏编的《通俗编》里介绍,阴阳家以人死年月日的干支为基准,推算其离魂的日数。自九日至十六日,如其日数而魂魄归来。于是准备好死者的衣冠,用巫祝抬着,俗称接煞。

接煞的人以干支推算,以甲巳子午为九,丙辛寅申为九。假如甲寅日死,那么就在十六日接煞。这一天,要造灵堂挂起白布幔,设置灵位,灵桌上供神主、男女纸俑、杯筷、香烛,还有糕饼、素食等。子女穿孝服,站立在灵桌旁。接煞时,死者房内设一灵位,以临终换下衣服披于椅子之上,桌子上摆着一个木盘,一面镜子,并点上一盏琉璃灯。由道士坐在旁边念《度人经》一卷。念完,打扫房内,送出街中央。再把鸡蛋鸡血盛在瓷碗里,用厨刀打碎扔到门外,以此除去不祥之气,并认为煞神见了就会离去。

◆ 赶煞

赶煞是汉民族出殡前的一种驱邪仪式,在南方广大地区尤其是安徽江淮地区颇为流行。出殡前,治丧的人家请道士作法。道士身着道袍,手摇法铃,绕屋行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乃至厕所、猪圈,都要捜上一捜,以便赶走鬼煞,以免家人受害。

有些地方还流行这样的风俗:道士在捜索厨房时,要在灶神排位前敲碎一只饭碗,表示亡者不再食用人间伙食,要将死者鬼魂赶离家园,让他前往阴间。

◆ 哭煞

汉族民间的丧葬习俗中还有一种哭煞气的做法,在很多地区流行。“煞气”,是指伤害人的鬼气、邪气。人死之后,丧家女眷要号啕大哭,哭声越大越好,一是为死去的亲人而伤心,二是因为大哭能够避邪气。过去,很多汉族地区盛行唱哭丧歌的习俗,病人从断气、穿寿衣、梳头、戴帽子、入馆,乃至出殡、做七等,有许多过程,每一种过程都伴随一种念唱的哭丧歌。哭唱者大多是妇女,痛哭流涕,悲戚感人。据说哭的同时加入唱的成分,能更好地把害人的鬼邪之气赶走。

对待亡灵回家的礼仪

因为传说煞鬼随亡灵回家时会伤害人,所以民间有不少“斩煞”、“赶煞”、“回煞”、“接煞”等赶走煞神的习俗。

149-i

◆ 回煞

回煞是汉族的一种丧葬习俗,流行于全国各地。人死之后,其魂魄会于十数日内某一时日返回家中,时有凶神恶煞出现,称为“回煞”,也叫“回殃”。阴阳先生根据人死时的年月干支,推算出回煞的时间,以便让家人离开家躲避,故又称“避煞”。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一般丧家要在凶煞日置办酒脯食物,燃插香烛,全部人员都要退出灵堂。在地上撒满草灰,紧关房门,门口倚放着竹竿。待煞日一过,马上鸣放鞭炮,人们开门进屋看看室中灰地有无走过的印迹。据说死的人是什么属相,地上就会出现相应的动物足迹。

清代闲斋氏《夜谭随录》记载,他的一个朋友德书绅在弟弟死后不信鬼煞之事。深更半夜偷偷跑到灵堂窗外,竟然看到了一个像渔网似的黑物,弄得灯光绿如萤火时明时暗。德书绅随灯光神思恍惚,毛发尽张,差点没被吓死。之后面如土色,多少天缓不过神来。还是在这本书里,出现更可怕的事情。城北徐姓人家的一个老妇人死了,徐公的两个儿子不知利害,竟于回煞之日到灵堂窥探。二人在行将离开之际,结果看到一个跟大象鼻子一样的怪物前来喝酒,不一会儿落到地上,变成一个长着人脸的大猫,在地上旋转。二少年惊悸之余,不久病死。真是越说越玄,越说越怕。

◆ 斩煞

这一风俗流行于江南地区,是死者尸体入殓后举行的一种驱邪仪式。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在埋葬死者前的驱鬼习俗,与汉族的斩煞十分相似。比如以前苗族有“悬尸驱鬼”的仪式。苗人死后,将死者遗体置于竹床上,床的一端用麻绳系在房梁上,另一端插入墙壁上凿通的两个洞内。到夜间吹响芦笙,击鼓、跳舞。并举行六次由四人举行的驱鬼仪式,一个人吹角,一个人射箭,一个人拿着火,一个人拿着铁刀,绕死者的房屋转九圈进行驱鬼。

布依族则用抽打灵柩的方法驱鬼。在给死者下葬填土之前由一人用抬灵柩的棕绳抽打棺木,同时念动咒语,众人手拿泥沙往棺木上拍打,仪式结束后才正式安葬。

悬尸驱鬼

斩煞是死者尸体入殓后举行的一种驱邪仪式,一些少数民族在埋葬死者前的驱鬼仪式与此很相似,苗族的“悬尸驱鬼”就是一种埋葬死者之前的“斩煞”仪式。

15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