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
1.7.5 假设灵魂暂时离开:家人招魂以挽留亡灵

假设灵魂暂时离开:家人招魂以挽留亡灵

在亡者的灵魂离体之后,亡者的家属都要举行招魂仪式,为的是将死者的灵魂招回来,希望他能起死回生,表明亲人对亡者的挽留之情。

◆ 什么是招魂

前文所讲的是人死后的灵魂所要去的地方,那么对于死者的亲属在面对死者初亡时怎么做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招魂。招魂的仪式古已有之,又称为复或复魂,周朝的制度中,就有在人初死时,必须由活着的人持死者上衣,登屋顶,面向北叫喊死者的名字,然后卷起,投于屋下,由人接着,盖在死者身上。这种仪式中将亡者衣服想象成人体,由形推质,以虚带实,从而使它还具有一种“模拟巫术”的意味。这样做的目的是挽留亡灵,古人认为人初死时灵魂刚离开肉体,如果通过招魂仪式就能把灵魂招回来,与亡者肉体合二为一,这样亡者就能活过来。

◆ 招魂葬

招魂仪式自古以来就成为死者初亡时的必做事之一,大约到汉魏时期,在沿袭人死招魂之俗的同时,又出现了招魂丧、招魂奠。所谓招魂丧,是指人在外地或战场上死了,他的鬼魂找不到归途,会像他的尸体一样停留在异乡,受着无穷无尽的凄苦。他也不能享受香烟的奉祀、食物的供养和经文的超度。这个孤魂就会成为一个最悲惨的饿鬼,永远轮回于异地,长久地漂泊,没有投胎转生的希望。这时就需要他的家人用死者生前所穿戴的衣冠招魂而葬。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抱月而亡,后人便以其衣冠招魂而葬。李白的衣冠冢至今仍立于采石矶头,滚滚长江从此流过,古今游人来此凭吊,留下无限的感慨。

◆ 招魂的意义

招魂是亡者亲属对死者最后的留恋,体现的是一种临终关怀。也就是说,生者不忍心其亲人死去,所以祈求鬼神,希望死者的灵魂从幽阴处回到尸体上来,死而复生。这一仪式含有最后一次挽留死者的意思,充满了宗教与迷信的色彩。招魂之后,亲属要再次观察死者鼻孔前是否有呼吸,并摸其心脏脉搏,然后才能确定死者是否真死。如果死者不得重生,才能正式举行丧事。

招魂

在亡者的灵魂离体之后,亡者的家属都要举行招魂仪式,为的是将死者的灵魂招回来,希望他能起死回生,表明亲人对亡者的挽留之情。

131-i

◆ 不同形式的招魂

招魂的目的都是挽留亡者,但其形式却各不相同。在我国朝鲜族中,人一死马上就要举行招魂仪式,由死者的家属拿着死者的衣服,站到门前,向远处高呼死者的名字或称谓,连呼三声,然后把死者名字写入家谱。现代拉祜族中往往要请巫师为死者招魂,用白纸剪成人形,系于竿上,燃香烛,在死者身边举行祷告。满族和蒙古族在人初终以后,举行在庭院挂长幡仪式,既为死者招魂,又向亲友报丧,其中幡的颜色根据丧家和亡人所在的“旗”而决定。

在我国贵州省,招魂仪式的举行必须选择一个相当的日子,请和尚或道士来主持,一位和尚或道士手执引魂幡,幡系五条带子,上面写着五方的称谓。另外尚有两个人抬着一座纸扎的彩亭,准备欢迎死者的灵魂归来。除和尚或道士外,随行者是死者的家人及亲友,到了郊外,这一行人要朝着死者所居住的地方,进行一些招魂的仪式,营造一种悲怆的气氛,这样,死者的灵魂就会随着引魂幡而归来。

在所有招魂仪式中,渔民的招魂很特别,带有职业特征。可以想象,茫茫大海之中,翻船落水而死是经常发生的,死去的人往往无法寻回尸体。因此,死者的葬礼与一般老故病亡的人不同,有一套特殊的祭奠礼仪。渔民不幸葬身大海后,他的家属常用稻草人代尸,穿上死者生前的衣服,在家中摆设起灵堂。同时,在村外边,请道士为死者招魂。招魂要在夜间潮水初涨时进行,死者的亲人到海边叫喊,把失落在海里的“阴魂”喊回来,招进稻草人中,再进行安葬。

◆ 招魂的普及

招魂仪式在民间影响很大,这在古典小说中就可以见到,如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死讯传到蜀国后,刘备就传旨川中大小将士尽皆挂孝,并亲自出南门招魂祭奠,号哭终日。还有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隋朝青州城有个富翁叫李清,在70岁入山中洞穴求仙之时,子孙以为他已死,于是就请了有法力的道士,在洞穴处为其招魂,只将衣冠埋葬。

渔民的招魂仪式

生者不忍心亲人死去,想出许多种招魂仪式来挽留灵魂,其中渔民的招魂仪式很特别,带有明显的职业特征。首先,亲人要去海边,大声喊叫亡魂。这时,听见呼唤的亡魂就会进入亲人事先准备好的稻草人中。这样,整个招魂仪式就完成了。

133-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