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
1.5.12 无生无死得解脱:涅槃成佛

无生无死得解脱:涅槃成佛

佛教的根本要旨就是对生死的解脱,它提出许多修行方法,帮助在此世痛苦的人们到达涅槃境界,求得无生无死的果位,从而超越生死。

◆ 人生是痛苦的

说到中国人的生死观,除儒家和道教外,就不得不提佛教的生死观。佛教认为此生是痛苦的,所以他们让人通过修炼,在来世解脱生死的束缚。佛教所讲的人生之苦主要有八种,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生苦是指住胎、出生都是痛苦的,并且形成人身之后,种种痛苦便会接踵而来,终生痛苦不断。老苦是指人到老年时,死亡渐至,从精神到肉体都遭受着痛苦的煎熬。病苦是指人时时受到众病交攻,精神焦虑,充满各种矛盾和苦恼。死苦是指生命无常,人终会死亡,这是一种巨大的痛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和求不得苦都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苦恼,它们有时也会让生活变得痛苦。五取蕴苦是一切痛苦的总汇,其他的痛苦都是因此而生。正是因为人生有这么多的苦,所以佛教认为此生是不值得留恋的,美好的生活只存在于来世。

◆ 解脱生死的方法

人生虽然是痛苦的,但如果按佛教的要求修行,就能在来世解脱生死,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如何达到不生不死呢?佛教主要有八正道、三学和四摄六度等修行方法。八正道是原始佛教八种正确的成佛途径,是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种修行特别强调正确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修养,强调要有正确的见解、认识、思想和语言,强调专心和努力。三学即戒、定、慧,戒是指持戒,遵守佛教戒律;定是指禅定,参禅打坐、调节心意;慧是指智慧,主要是指断除烦恼,获得解脱的智慧。三学的顺序是以戒成定,以定发慧。在三学之中,慧是根本,戒和定是方法,持戒和禅定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起般若智慧,从而获得解脱。四摄六度中的四摄是指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和同事摄,六度是指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

解脱生死

佛家认为人生存在八种痛苦中,而佛教的修行能帮助在尘世中挣扎的人们,解脱生死的束缚,从而超越生死。

055-i

◆ 涅槃境界

佛教所讲的不生不死的境界,就是通过修炼而达到的涅槃境界。涅槃的中文意思就是不生不灭,此种境界中,任何东西增加,也没感觉增加;任何东西减少,也不计较减少,因为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没有实体可得。如果怀着一颗涅槃的心去生活,总是可以过很快乐的日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无来相,去无去相,无生灭增减,从而超越生死。

◆ 超越生死的“果位”

佛教认为,通过八正道、三学、四摄六度等修行,可以进入不同的果位,从而超越生死。所谓果位,即通过修习所得到的果报、成果,由于这种成果标志着修习者所取得的地位、阶次,所以叫作果位。佛教超越生死的果位主要有阿罗汉果位、菩萨果位和佛果位。

阿罗汉果位是小乘佛教所修证的最高果位,修至此位者,已断尽三界的见惑和思惑,消灭了再生于三界的因,其心与空、无我的实相自然相应,不起烦恼,解脱自在。菩萨果位是大乘佛教所修证的最髙果位,主张把自己与众生融为一体,自利利他,发愿要普度众生,即使自己觉悟已达到佛的境地,可以进入涅槃,也决不进入。菩萨果位的修行次第分为三贤十地,修到十地中的法云地,就是菩萨的最高果位,结束了这一阶段的修行就一定能够成佛。佛果位是指到达圆满觉知宇宙人生真实面目,并能使众生也达圆满正觉的圣人果位,这时佛超出三界,永远解除了生死的束缚。佛断尽了一切无明、烦恼习气、所知障和根本法执,超出了三界的生死轮回,证入了无余涅槃,并且常住于唯有佛才能进入的无处涅槃。

◆ 顿悟生死

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与传统佛教在超越生死这个根本宗旨上是共同的,但超越生死的方法却不同。禅宗很少直接讲生死问题,更不相信有什么天界地狱和佛国净土。禅宗认为,在真实的世界中,本来没有起灭、内外、去往、圣凡、生死涅槃的分别,这些分别只是由于心分别才产生的,心有分别叫作迷,心无分别叫作悟,迷进有生死,悟了无生死;迷时是生死,悟了是涅槃。

超越生死的“果位”

果位,即通过修习所得到的成果,佛教超越生死的果位主要有阿罗汉果位、菩萨果位和佛果位。佛教认为,只有通过佛法修行才能顿悟生死,取得相应的地位。

057-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