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
1.5.4 死而不朽的千秋功业:人生三不朽

死而不朽的千秋功业:人生三不朽

为了死而不朽,历史上曾有“三不朽”的说法,即立德、立功和立言,许多仁人志士以此为目标而发愤努力,死而不朽。

◆ 三不朽的出处

人生是短暂的,而死亡却是永恒的,所以人们为了追求死之永恒,便在生时积极进取,以求死后之朽。在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的“三不朽”,就是儒家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三不朽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作“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 解读三不朽

唐代孔颖达在《春秋左传》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他认为立德就是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就是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就是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在后人对“三不朽”的解读中,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综上所述,三不朽旨在追求某种身后之名、不朽之名。而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

◆ 三不朽的意义

追求三不朽就是中国人对生死的一种超越,对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也涌现出了许多三不朽的历史伟人。它激励个体生命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拼搏奋进,建功立业。被历史大书特书的旷世伟人都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并放弃凡俗的某些物欲与私利,而后才功成名就的。例如,至圣先师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周游列国,讲学传教,结果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陈,累累若丧家之犬。再如,司马迁因说真话而遭到宫刑,仍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遂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生命永存的“三不朽”

《左传》中记载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价值观,是儒家在人如何把握今生,超越死亡问题上所作的高度概括,最高是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

027-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