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
1.5.3 死得其所: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

死得其所: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

儒家圣哲孔子和孟子提出的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的死亡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中国人对生死的看法,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风骨气节。

◆ 杀身成仁

孔子的学说,最核心的观念就是“仁”,仁的根本要义就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所以孔子强调“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意思是说,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而损害仁义道德的,但有为了成就仁义道德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

◆ 舍生取义

继承孔子学说的亚圣孟子对杀身成仁作了进一步的说明,这就是舍生取义,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意思是说:生命是我想保存的,正义也是我想保存的,在二者不可同时保全的情况下,那么,我就舍弃生命保全正义。因为生命虽然宝贵,是我所愿意保存的东西,但是我不能不顾及原则,仅仅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让我讨厌的东西,这时候,我就不逃避危险,而宁可选择死亡。

◆ 死之价值

仁义之死是重于泰山之死,可歌可泣,可颂可赞,李清照曾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仁义之生就是人杰之生,仁义之死也就是英雄之死,所以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就成了中国人的立身格言和面对死亡时的警语,于是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仁而死,为义舍生,因此获得仁义之死美名者,将传扬千古,启示万代。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就实践了仁义之死,他在临死前所作的《正气歌》中高呼:“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势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正是这些无数志士仁人的伟承,每当民族有难之时,都有无数英雄挺身而出,形成中华民族伟大的风骨气节。

超越死亡的仁义价值观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是孔子和孟子的最高生命追求,在他们看来,有比生命更为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仁”和“义”。

025-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