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道
1.2.2.4 饮茶普及于宋代以后
饮茶普及于宋代以后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一方面缘于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

宋代饮茶技艺相当精湛,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名家都嗜茶,所以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与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联。

明清时代的饮茶,无论在茶叶类型上,还是在饮用方法上,都与前代差异显著。明代在唐宋散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扩大,使之成为盛行明、清两代并且流传至今的主要茶类。明代炒青法所制的散茶大都是绿茶,兼有部分花茶。清代除了名目繁多的绿茶、花茶之外,又出现了乌龙茶、红茶、黑茶和白茶等,从而奠定了我国茶结构的基本种类。茶的饮用也由“点泡法”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还留有关于茶的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技法的差异,使得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等各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清代,茶叶出口已成为一种正式行业,而茶书、茶事、茶诗则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