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恢复生态学
1.6.2.1.3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我国近几年大型溢油事故——2010年大连新港溢油事故(图15-8)、2011年渤海蓬莱油田溢油事故(图15-9)、2013年12月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图15-10),给附近海域的养殖、旅游、生态乃至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图15-8 2010年大连新港溢油事故(来源:搜狐网)

2010年7月16日18时,一艘30万吨级利比里亚籍油轮停靠在大连新港,因故导致一条直径900mm输油管线爆炸,引发原油泄漏火焰高达20余米。爆炸地点附近建有众多储油罐,很可能导致连环爆炸。此次大连湾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导致1500多吨石油泄漏到大连湾海域,并对大连湾的海水质量、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物产生巨大的威胁。

图15-9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来源:搜狐网)

图15-10 2013年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图片(来源:网易网)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或“2011年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是指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合作开发的渤海蓬莱19-3油田自2011年6月中上旬以来发生油田溢油事件,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内地第一起大规模海底油井溢油事件。据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康菲”)统计,共有约700桶原油渗漏至渤海海面,另有约2500桶矿物油油基泥浆渗漏并沉积到海床。国家海洋局表示,这次事故已造成5500km2海水受污染,大致相当于渤海面积(见插文)的7%。

渤海湾被誉为“中国的墨西哥湾”,是我国渤海三大海湾之一。位于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口,南到山东省黄河口。有蓟运河、海河等河流注入。海底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倾斜,沉积物主要为细颗粒的粉砂与淤泥。渤海湾中有丰富的石油储藏。其北部是著名的旅游和度假区,西部塘沽是重要港口。

渤海油田是目前我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负责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生产业务。渤海海域面积7.3万平方千米,其中可勘探矿区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渤海油田与辽河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属于同一个盆地构造,有辽东、石臼坨、渤西、渤南、蓬莱5个构造带,总资源量在120亿方左右。其地质油藏特点是构造破碎、断裂发育、油藏复杂,储层以河流相、三角洲、古潜山为主,油质较稠,稠油储量占65%以上。

溢油事故发生后,虽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来应对石油泄漏事件,但是与美国联邦政府应对墨西哥溢油事件采取的应急机制相比,我国的应急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任重道远。首先,在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海洋局、环保部等官方网站上并没有及时向公众公开事故的处理进展情况,公众仅能从国内几家主流商业网站上获取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信息公开的滞后性。其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事故的救援,但是,这方面的所做的努力还是不够,社会力量在重大环境问题的处理中可以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如扮演水质检测者、事故影响评估者等诸多角色。因此,建立相对完善的溢油事故应急机制迫在眉睫。

因此,我国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治溢油事故。建议如下。

(1)针对海上油气开采、石油储备基地、炼油化工基地、油气登陆点等,建立各重点港口和油品装卸区溢油监视系统,提高溢油监视和应急处理能力。

(2)积极预防溢油污染事故的发生。有计划地完善特殊航行区建设,保证海上交通安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用法律规范海上作业行动。使用船舶污染物处理自动监控技术和设备,对船舶排污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3)加强海上溢油及有毒化学品的泄漏等污染事故应急能力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中心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溢油应急响应系统,建立油污染灾害防治基金。实现各海区环境监视立体化,应急措施现代化,建立一支完备的海上应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