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恢复生态学
1.6.1.1.6 一、 背景
一、 背景

河北省唐山市祥云岛,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9′14″,东经118°79′33″。该海区距岸边2海里,沿海地势平坦,海岸坡度2%。水深均处于8~10m等深线范围内。由于海浪潮汐及滦河与蓟河水洗的迁移,祥云岛岸线以砾石为主,沙岸为辅,周边海域底质为泥沙质。

祥云岛周边海域年平均气温10.7℃左右,平均降水为613.2mm。根据历史资料,海域内台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少见,无恶劣海况记录。波型以风浪为主,涌浪较少,海流主要呈现潮流往复式运动,潮汐余流较弱,大潮实测最大流速0.86m/s,流向252°。

祥云岛与渤海湾口相对,处于滦河与蓟河的入海口处。滦河入海形成了天然多幅沙砾质海床带,是渤海渔业生物重要的繁殖场之一。这里牡蛎繁多,一般生活在低潮线附近至水深5m的海区,历史上形成了多处牡蛎礁。在附近的七里海俵口村南拥有一片距今6700~1800年的牡蛎滩,排序清晰、密集程度高、保存完好。在大吴村地表沉积层2m之下也发现了数米厚的牡蛎礁,礁体中的贝壳宽大肥厚。牡蛎礁的发现地与现今海岸的直线距离近3km,多条牡蛎礁线几乎平行于现今海岸线走向,海拔4~6m。

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采捕、环境污染、病害以及港口兴建等原因,祥云岛海域牡蛎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难以形成新的牡蛎礁体,甚至原有的牡蛎礁也很难看到。为恢复近岸海域生态系统,自2005年开始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和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以恢复牡蛎礁为突破口,建设了以人工藻礁为主体的海洋牧场。通过多年来的探索,营造了泥沙质人工藻礁生态系统“小样”试验场,建设了1500亩藻礁生态繁育“基地”,在“小样”与“基地”两项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复制扩大为2.35万亩泥沙质人工藻礁生态系统示范工程,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案例选择的是其中利用人工藻礁技术方法恢复1500亩海藻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