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恢复生态学
1.6.1.1.4 (二)褚岛海藻场的恢复
(二)褚岛海藻场的恢复

褚岛的地理位置如图14-9所示。

图14-9 褚岛位置图

1.现场调查与评估

在恢复工作开始前即2009年对褚岛的大型底栖海藻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进行了现场调查,结合有关该海藻场的历史文献资料,得到如下结论。

褚岛群落构成以红藻为主。大型底栖海藻物种数秋季略多于春季。四季度样方鲜重平均总生物量秋季高于春季。

1991年11月份采得潮间带底栖藻29种;2009年10月份采得25种,其中甘紫菜(Porphyra tenera)、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匍匐石花菜(Gelidium pusillum)、对丝藻(Antithemnion cruciatum)、波登仙菜(Ceramium boydenii)、凹顶藻(laurencia obtusa)、水云(Gladosiphon okamuranus)、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等均消失,新出现了角叉菜。褚岛1991年11月份样方鲜重生物量平均值为2480g/m2;2009年10月份样方鲜重生物量平均值为1962g/m2。时隔20年,褚岛的海藻种类组成发生了变化,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降低,部分海藻场已经退化。

2.建群种种类选择

调查发现,鼠尾藻是褚岛潮间带的优势种,容易建立种群。综合比较分析,选择鼠尾藻作为海藻场恢复建群种。

3.生境营造和基底整治

2011年6月,对褚岛进行恢复工作。褚岛恢复区鼠尾藻已遭受严重破坏,但有较多的石莼等其他藻类。这些藻的存在一方面为鼠尾藻幼殖体撒播后提供了栅栏式的庇护,减少了鼠尾藻幼殖体的流失,另一方面低潮干露期间可以保湿,降低了干燥、高温对鼠尾藻幼殖体的伤害。鉴于此,褚岛恢复区没有筑槽。

对褚岛海藻场恢复过程中,种藻获取与移植播种、鼠尾藻幼殖体的培育及撒播、海藻场的养护管理等与小黑山岛海藻场重建过程中的一样。

4.恢复效果

由于褚岛离岸较远,生境相对完好,原有海藻场虽遭到破坏但仍有零星分布,因此褚岛海藻场的恢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14-2和图14-10)。褚岛鼠尾藻种群的成功恢复证明,作为潮间带大型海藻,鼠尾藻种群可以通过绑石投苗法和直接播种法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恢复,也证明了无居民海岛鼠尾藻藻场恢复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表14-2 褚岛恢复区恢复前后结果对比

图14-10 褚岛恢复区恢复前、后对比

A.恢复前;B.恢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