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恢复生态学
1.5.2.2 第二节 海参资源恢复方法与技术
第二节 海参资源恢复方法与技术

海参(sea cucumbers,holothurians)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广义的海参包括海参纲所有的种类;水产养殖中,海参指那些可供食用的种类。在自然状态下,全球海参1200多种,分布于各大洋的潮间带至万米深的海域,绝大多数营底栖生活,附着在礁石、泥沙及海藻丛生的地带(廖玉麟,1997)。其中印度洋-西太平洋区是世界上海参种类最多、资源量最大的区域。温带区海参资源呈单种性,分布于太平洋东西两岸,东岸以美国红海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为主,西岸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主;热带区海参资源则呈多样性,分布于太平洋热带区及印度洋(Conand et al., 1993)。全世界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我国有约20种,包括仿刺参、花刺参(Stichopus variegatus)、绿刺参(S.chloronotus)、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蛇目白尼参(Bohadschia argus)、图纹白尼参(Bohadschia marmorata)、辐肛参(Actinopyga lecanora)、白底辐肛参(Actinopyga mauritiana)、棘辐肛参(Actinopyga echinites)、黑乳参(Holothuria nobilis)、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白肛海地瓜(Acaudina leucoprocta)和二色桌片参(Mensamaria intercedens)等(图10-8)。其中刺参为我国北方主要的海水养殖物种(Chen, 2004; Yuan et al., 2006;廖玉麟,2001),在我国渤海、黄海大部分沿岸浅海均有分布。大连、锦州、烟台、青岛地区是我国刺参重点产区。

图10-8 不同类型的海参

海参通常个体较大,大多数海参以沉积物为食,吞食时可以搬运大量的泥沙,因此,海参具有较大的生态学意义。海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黏多糖,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对于海参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认识水平的提高,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对于海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海参价格一路攀升,大大刺激了海参捕捞业的发展。以鲜重计算,全世界海参捕捞总量从1950年的4300t增至2001年的18859t,增长约4.4倍,并在2000年达到了历史最高量23400t(Vannuccini, 2003)。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了无节制的捕捞,并最终致使许多资源原本丰富的经济品种濒临匮乏(表10-4)。虽然我国多年未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提交相关的数据,但是根据较早所掌握的数据来看,我国同样存在捕捞过度、资源量大幅减少的状况。20世纪60年代山东、辽宁两省的刺参年产量为260~280t,而到70年代降至60~80t(张煜等,1984;张春云等,2004)。

表10-4 世界重要商业性海参品种的自然分布及资源状况

续表

注:以上质量均以鲜重计算。

由于人类对于海参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海参生物量的降低,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恢复海参生物量、满足人类消费需求及恢复海洋生态系统中海参的生态作用成为了重中之重。目前,底播增殖技术以及海珍礁技术(人工增殖礁技术)是两种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海参养殖及恢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