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恢复生态学
1.4.3.4.2 二、 生态演替理论
二、 生态演替理论

生态演替就是指某一生物群落被另一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搞清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不仅可以阐明生态系统的动态机理,而且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Odum(1971)将生态演替的特征归纳为三个方面。①生态演替是生物群落形成和发展的顺序过程。群落的物种组成随演替的进行不断改变,呈现出有规律的、可预见的、向着一定方向的发展。②生态演替的动因在于群落本身。物理环境虽然决定着演替的类型、演替的速度和发展的程度,但是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所控制的。③生态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任一群落演替都要经过生物种群的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和稳定6个阶段。依照群落发展的程度,可将生态演替的全过程分为初级阶段(称为先锋期,pioneer stages)、中级阶段(称为发展期,development stages)和后期阶段(称为稳定期,stablity stages)。到达稳定期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climax commuity)。单顶级群落演替理论认为受区域气候条件的影响,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群落都会向单一的顶级群落发展。多顶级群落演替理论认为某一区域虽然受到同一气候的影响,但由于物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多种的生境,就会出现多种顶级群落。

引起生态演替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是指群落内部的原因,由群落内部的生物学过程引起的演替(称为自源演替)。外因是指外部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和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演替(称为异源演替)。如果外因干扰过度,异源演替过程就会超过自源演替过程,群落的生态演替方向便与正向演替相反,出现逆向演替现象,生态系统随之发生退化甚至崩溃。

演替理论是生态恢复的根本指导理论。在自然条件下,如果群落或生态系统遭到干扰和破坏,不管时间长短,生态系统都是可以自我恢复的。首先是先锋种群定居于遭到破坏而退化的区域,使之改变退化生境的自然条件,使得更适宜的种群取代原有先锋种,进而依次发展到顶级群落。适度的人为干扰可以调控生态演替的过程,可使生态演替加速,演替方向改变。因此,作为生态恢复,人为干扰是必要的。从上述得出,生态演替理论能够为生态恢复计划的制订和分阶段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手段,分阶段控制演替的过程和演替的方向,建立生物种群,恢复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使生态系统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