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六章 积极地看待社会

第六章 积极地看待社会

从家庭到学校,最终我们都是要融入社会。社会的和谐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必须遵循人之本性。笔者认为,改革的依据依然是人性约束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相互交错、错综复杂,有些人因为准备不够充分,一时间难以承受住,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甚至极端一点的人,思想和行为都会出现偏差,给社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的确,现在社会存在着一些弊端,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社会中积极的一面。社会就如同我们的人性一样,之所以积极是因为对外表现了积极的表现型,消极是因为表现了消极的表现型。

社会中人是主题,社会一定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的保障。以人为本就是要遵循人性最本质的要求,这是我们政府改革的方向。

可能一些人会说,社会之大与我何干,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们只需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但是,往往有这种思想的人反而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团糟。殊不知人是属于社会的,只有社会和谐了我们的幸福指数才会整体提高,而社会的和谐在于我们全社会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我们一味地把和谐归结于政府的政策上,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比如:法律规定,行人和机动车严禁闯红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无视红灯的存在,不管是在车多或是车少的情况下?交通法规定机动车要遵循交通规则,那么,在开车的时候我们遵循交通规则了吗,我们礼让行人了吗?

树文明,讲新风,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文明的人吗?诚信待人,我们自己是否具有诚信?爱护环境,我们是否在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很多人抱怨房价太高、食品不安全、教育不平等、社会不和谐……殊不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就是我们没有关注人性中积极一面,反而使消极的一面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我们要想社会改变,首先要改变自己。试想一下,如果人人讲诚信,树新风,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乐观,社会能不和谐吗?

因此,我们要尝试着改变自己,接触积极的外部环境。本书前面谈论过自我认知疗法理论即ABC理论,不是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需要看心理医生,我们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医生”,或是书籍,或是他人,改变需要从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