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名著研究
1.5.1.1 (一)萨义德的生平、著作概况
(一)萨义德的生平、著作概况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W·Said)(又译为爱德华·赛义德等),美籍巴勒斯坦裔著名学者、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开创者,是当代西方知识界公认的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之一,同时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他是一位享有极高声誉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一位引起过极大争议的人物。

1935年11月1日,萨义德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家庭。小时候,他在开罗上学,后随父母移居黎巴嫩,并在欧洲国家开始了流浪生活。萨义德曾在其回忆录中谈到了他的童年:“巴勒斯坦儿童全部的生命中,内心一直伴随着被流放的感觉,纷飞的子弹穿爆了土地的神圣、母亲的希望和妻子的安全,所有人都变得没有立足之地,没有妻子儿女。由于辗转流放,在丧失了归属感之后,他们又丧失了母语。这种痛苦的景象对我一生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对此所做的分析,使我得到了一种感觉,那就是无可回归的恐惧感。”[1]因此,萨义德从小是在阿拉伯语和英语的双语环境下成长的,前者是他的母语,而后者则是他受教育以及后来教学与写作的表达语言。语言的分裂成为萨义德生命中的一个基本分裂,萨义德曾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我一直没有搞清楚自己最先讲的语言到底是英语还是阿拉伯语。我只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中,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互相共鸣。有时是讽刺的,有时是怀旧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互相纠正和注解的。它们都像我的母语,但都不是我的母语。”[2]这种分裂几乎贯穿萨义德全部的生活和写作过程。

除了语言,姓名和身份问题也是萨义德难以面对的问题,这突出体现在他的阿拉伯姓氏与美国名字的相互冲突中,他花了50年时间才逐步适应。萨义德在年幼的时候就体验了这种身份的差异与冲突,在维多利亚学院的时候他就深深地体会到他与英国孩子之间的不同。1951年他随家移居美国,入读麻省高中。天资聪颖的阿拉伯少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普林斯顿大学英文系。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萨义德深深地感到:“思想上的信念与对部落、宗派、国家的热情忠诚之间无法调和的本质,开始在我内心出现,而且至今无从弥合,我从来不觉得有必要弥合这道裂隙,我至今让它们保持对立,而且始终觉得应该优先的是思想意识,而不是国族或部落意识,无论这种本末先后的取舍使一个人多么孤独。”[3]在他年过七旬以后,这种困扰仍然刻骨铭心、难以释怀。他认识到,耶路撒冷、开罗、黎巴嫩、美国都是一张复杂、密致的价值网,是他成长、养成文化认同、形成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意识的非常重要部分,但是“这些身份是相互冲突的,我一辈子都无法释怀这种身份意识,我曾经期望我们要么是地道的阿拉伯人,要么完全是欧美人,要么干脆是基督教徒,要么完全是穆斯林,要么完全是埃及人,等等,这期望现在想起来仍然是那么刻骨铭心”[4]

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他还是顺利地考入了哈佛大学,并于1960年和1963年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哈佛期间,对萨义德影响最大的是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的《新科学》和卢卡契(Georg Luacs)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前者奠定了他以“世俗性”为核心的文化批评观念,后者则引发了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萨义德就一直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为该校人文学科研究基金会教授,同时还是英文和比较文学系讲座教授。除此之外,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活动,成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1991年,萨义德被发现身患白血病,于2003年9月在纽约病逝。

被誉为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研究领域的开创者,萨义德以其独特而敏锐的眼光为后殖民主义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成名作《东方学》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奠基之作。除此之外,他还从社会、文学、政治、阶级、历史、种族等立场出发,运用各种题材叙述并论证了关于文化的一些主要观点。萨义德的著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西方文化经典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共谋关系的研究,以《东方学》(1978)、《文化与帝国主义》(1993)为代表;第二,对中东局势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分析,以《巴勒斯坦问题》(1979)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与美国语境》(1979)、《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看待世界其他地方的方式》(1981)、《谴责受害者》(1986)、《最后的天空:巴勒斯坦众生相》(1986)、《流离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决的奋斗,1969—1994》(1994)、《和平及其不满中东和平过程中的巴勒斯坦》(1995)等;第三,对批评的世俗性本质的探讨,以论文集《世界、文本、批评家》(1983)为代表,包括《康拉德与自传小说》(1966)、《开始:意图与方法》(1975)等;第四,对当代社会知识分子的作用和责任的思辨,讲演录《知识分子论》(1994)是对这一问题的集中表述。其中,《东方学》《世界、文本、批评家》《文化与帝国主义》和《知识分子论》为其代表作,影响颇大,成为后殖民理论的经典。

此外,对话集《笔与剑:萨义德访谈录》(1994)、回忆录《不得其所》(1999)、论文集《流亡沉思录》(2000)、访谈录《权力、政治和文化》(2001)等,对于理解萨义德的思想成就和政治斗争也具有重要意义。萨义德还写作了《音乐之阐发》(1991)、《认同权威自由:君主与旅人》(1991)等其他一系列文章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