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名著研究
1.1 前 言
前 言

本书选择了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领域中的四部名著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解读,它们是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约翰·费斯特的《理解大众文化》和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似乎可以视为中国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小小“事件”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自身的需要,在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前沿性的崭新领域诞生并发展起来,于世纪之交,成为人们争相言说的热门话题,并逐步上升到理论话语的主导地位,做出了喜人的成绩。研究者翻译、介绍了以雷蒙·威廉斯、西奥多·阿多诺、安东尼奥·葛兰西、爱德华·萨义德、米歇尔·福柯、迈克·费瑟斯通、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等世界顶级学者为代表的众多思想和论著;出版、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阐释了当代西方学者的思想和理论,特别是对当代世界突出的文化现象,包括我国当代的文化现实,比如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文化、后殖民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和性别文化、消费文化、大众文化、视觉文化、传媒文化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创办了文化研究网站,尤其创办了专门性的学术刊物《文化研究》,介绍、传播文化批评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使文化研究成为当代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门显学。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文化研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问题之一就是学界对于文化研究的资源——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特别是那些前沿性的理论问题阐释得明显不足,致使不少学者对它们不熟悉,甚至很陌生。学者马征明确指出了这个问题,“中国文化研究的实践运用很多,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但另一方面,国内学界对西方文化研究理论基本问题的介绍却明显不足,缺乏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知识梳理。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学界一些学者是在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文化研究的时候,就开始‘大搞特搞’文化研究了”[1]。这一说法较符合实际,至今仍然有效。正是在这种语境下,我们选择了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四部名著进行研究和解读,从某些基本问题的元点上系统阐发相关的理论问题,以期在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界对西方文化研究理论基本问题的介绍”“明显不足”的状况,对读者有所助益。

我国的文化研究兴起之后,对文艺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致使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脱离现实的问题)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甚至有学者认为它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只要文学不消亡,文艺学的存在就具有合法性。当然,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但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则是必须的。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可以提供某些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借鉴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当代文化现象,特别是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学现象,卓有成效地解决文艺学存在的弊端。正因为这样,许多学者都主张引入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文艺学的问题,例如朱立元先生曾经指出,“有批判地借鉴、吸收文化研究的某些思想、视角、思考方式、研究方法和合理成果,对于文艺学的学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2]。本书研究和解读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批评四部名著,就是希望在正确把握和深入理解原著主要思想、理论的前提下,借鉴和吸收其中的合理思想,用以阐释当代新的文化现实,尤其是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学,从而扩大文学研究的边界,增强文学的阐释能力,与学界同仁一起推进文艺学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知道,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名著作为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中跨学科、前沿性的文化批评理论成果,集中表达了当代西方著名文化学者(包括一些大师级学者)对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原创性思考,反映了他们对相关问题探讨的思路和特征,包含着丰富的资料,凝聚着广博的智慧,体现了诚挚的人文关怀,我们理应进行开发研究,使之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关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一些学者的积极努力和热情推动下,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已经走进了我国一些大学有关专业的课堂,成为这些专业的教学内容或课程之一。当然,这些教学内容或课程,大都具有“文化研究概论”性质,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样必要的是,我们还应该进行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名著教学,即注重文本教学,直接解读名著,这样可以使学生面对原著,具体地、历史地、语境化地把握名著中本真性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避免普泛的、抽象的、枯燥的、本质主义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具有文化概论性质课程的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的哲学、美学、文学等理论课程的教学正尝试性地转向名著的教学,为我们开展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名著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书的又一目的,就是为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尤其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名著教学做一点准备。

基于上述考虑,本书希望能够达成如下目标。

首先,如上所述,西方文化批评理论传入我国以来,得到国内学者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从著作方面看,除了专题性和专人性的文化思想理论研究(如王晓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研究》、曹卫东的《曹卫东讲哈贝马斯——未名讲坛》)之外,主要是概论性和词典性的著作(如陆扬主编的《文化研究概论》、李鹏程主编的《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辞典》等),与本书相同或相似的专著性研究,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本书先行一步,率先对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的四部名著进行研究、解读,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次,本书对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四部名著的研究和解读,涉及多方面的材料和内容。例如,有作者的生平及研究情况介绍,有名著写作背景和理论渊源的分析,有对名著影响的概述,还有为了阐述、评价某些理论观点,引用了中外学者不少见解和论述,此外还汇集了大量的参考文献等。我们希望本书在为读者提供某些我们的思考之外,还能为读者提供较为丰富的内容和资料。

再次,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名著或是由于语境陌生,或是由于一些概念和观点未做阐释,或是由于作者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原因,读者往往不易理解,读起来比较困难,甚至相当困难。本书对这四部名著的研究和解读,总是先从名著本身的语境、理论渊源,以及它提出或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观点着手论述,然后进入对中心问题的阐述,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系统完整,易于为一般读者阅读和接受,并希望能为读者阅读、理解原著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三亚学院陆丹校长和科研处同志的支持,获得三亚学院部分出版经费资助,深表谢意。责任编辑宋启立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倾注了辛勤的汗水,特致谢忱。

本书撰稿人分别附于各章之后。选定题目、确定大纲、全书修改,以及统稿、定稿等工作由本人负责完成。由于我们水平和视野的限制,本书的缺点、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祈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袁金刚

2013年8月26日

【注释】

[1]马征:《文化研究在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1期。

[2]朱立元:《关于当前文艺学学科反思和建设的几点思考》,《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