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的物理学
1.8.21 高锟——英籍华裔科学家
高锟——英籍华裔科学家

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用于光学通信”的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于他在光纤领域的特殊贡献,曾获得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光电子学奖等,被称为“光纤之父”。

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他父亲是律师,家住在当时的法租界,小学时代是在上海度过的。童年的高锟对化学最感兴趣,他曾经自己制造过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曾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1948年,他们举家迁往香港。高锟先是入读圣约瑟书院,后来曾考入香港大学。但当时的高锟已立志攻读电机工程,而港大没有这个专业,于是他辗转就读了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加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任工程师,同时攻读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1967年毕业。

1966年7月,33岁的高锟登上了人生的第一座高峰,他撰写的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发表于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学报。他发表论文的日子后来被定为光纤通讯诞生日。在这篇论文里,高锟提出了用玻璃代替铜线的大胆设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他当时的出发点是想改善传统的通讯系统,使它传输的信息量更多、速度更快。对这个设想,许多人都认为不可思议。但高锟经过理论研究,充分论证了光导纤维的可行性。后来,他为寻找那种“没有杂质的玻璃”也费尽周折。他去过许多玻璃工厂,到过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及日本、德国,跟人们讨论玻璃的制法。他曾说: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都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否则不会成功。后来,他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使科学界大为震惊。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在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的仪式上说:“你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通讯模式,为信息高速公路奠下基石。把光与玻璃结合后,影像传送、电话和电脑有了极大的发展……”高锟此后几乎每年都获得国际性大奖。

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87—1996年任职期间,他为中文大学招罗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学术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在与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他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他说:“香港给了我机会,我要尽力报答她。”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由于高锟的杰出贡献,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