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的物理学
1.8.19 朱棣文——美国华裔物理学家
朱棣文——美国华裔物理学家

朱棣文,1948年2月出生,祖籍江苏太仓,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由美国第56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是继1957年的杨振宁、李政道,1976年的丁肇中和1986年的李远哲(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后,第五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在他之后,还有两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崔琦和英美双国籍华裔高锟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1978年到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1983年,任该实验室量子电子学研究部主任。1987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1990年,任该校物理系主任。1993年6月,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同获该奖项的是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和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他还曾获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6月,被任命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2008年,获得美国第56届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国能源部长。

朱棣文对物理学情有独钟,从1983年起朱棣文开始从事原子冷却技术的研究,1985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他荣获诺贝尔奖的科研项目的主要工作是1987—1992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中,研究气体的原子与分子相当困难,因为它们即使在室温下,也会以上百千米的速度朝四面八方移动,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冷却。然而,一般冷却方法会让气体凝结为液体进而结冻。朱棣文等三位学者则利用激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即用激光束使其达到万分之一绝对温度,等于非常接近绝对零度(-273℃)。原子一旦陷入其中,速度将变得非常缓慢,而变得容易俘获。激光致冷捕捉技术研究,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用途。这项研究为帮助人类了解放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深入理解气体在低温下的量子物理特性开辟了道路。

朱棣文30岁时便成为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后。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数年之后,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1993年,他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曾在斯坦福大学领导物理学系,又曾在贝尔实验室领导电子化研究工作。自2004年起,他出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负责人,该实验室每年预算规模6.5亿美元,下辖4000名员工。这些工作使得朱棣文积累了行政管理的丰富经验。

朱棣文是继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后,第二位出任美国内阁首长的华人,更是首位担任美国内阁首长的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担任美国能源部长后,负责美国联邦政府能源政策制定、能源行业管理、能源相关技术研发、核武器的研制和管理,防止核扩散等重要工作。

荣誉成就:

研究肌蛋白细胞的收缩,此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细胞膜的情况下,操控细胞内的物质,或在密闭容器内处理稀有元素或者放射性元素。

1968年,获颁罗彻斯特大学斯托达数学奖。

1970年,罗彻斯特大学斯托达物理奖。

1970—1974年,获颁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预备生奖学金。

1977—1978年,获颁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

1987年,获美国物理学会在激光光谱领域的布洛依达奖。

1989年,担任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特邀访问学者。

1990年,担任美国光学学会理事及法国学院访问教授。

1990—1993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

1992年,担任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93年,获费塞尔国王国际科学奖及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4年,获美国物理学会在激光科学领域的亚瑟·萧洛奖及美国光学学会的威廉·梅格斯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