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大脑探秘
1.20.3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梦和REM睡眠的功能迷惑了我们。但是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或推翻前面讨论过的任何一种理论。事实上关于梦还有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和看起来合情合理的观点,而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弗洛伊德的学说。

img54

梦的解析者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1856~1939)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科学家,即使100多年后,人们依然在讨论他的学说,支持和反对他的学说都大有人在。

弗洛伊德发现在人的意识背后,还深藏着另一种极其有力的心智过程——“潜意识”。后来,他发掘这种潜意识,并加以分析,最后建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整个科学体系。“潜意识”是被心理抑制和压迫着的领域,经过外力的帮助可以转化为“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在未发现以前是不可测的。就其内容和倾向性而言,也有好有坏。这种内心秘密,如同一座冰山,在时间中漂流,大部分浸在无意识的海洋中,小部分“漂浮”在“意识”的层面上。正是这种关于“潜意识”的观念构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对梦研究的动力是他对种种反科学的宗教迷信观念的厌恶。作为一个科学家,他认为物质世界的内在规律性是可以认识清楚的,即使是无形的人类内心的活动,也可以在人的机体内找出其内在的客观根源。梦,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体内的复杂精神活动的一个特殊表现,其根源和人的其他精神活动一样,是在心理世界深处的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是人类早年实践活动的浓缩品和沉淀物,不论从个人或人类种族发展系列而言,归根到底,它都是实践的产物。

弗洛伊德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的理论是他论证潜意识活动规律的重要证据,也是他对梦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第一个重要结论。弗洛伊德说:“就像我们研究低等动物的构造以了解高等动物的构造一样,我们应该多多探讨儿童心理学,以了解成人的心理。”小孩子的梦,往往是很简单的“愿望达成”。为了证明这一点,弗洛伊德举了一个很有名的例证。说有一次,他带着邻居家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爱弥尔同去旅行。这个小男孩文质彬彬,颇有一点小绅士的派头,相当赢得弗洛伊德小女儿的欢心。次晨,小女儿告诉弗洛伊德说:“爸爸,我梦见爱弥尔是我们家庭的一员,他称你们爸爸、妈妈,而且与我们家男孩子一起睡在大铺内。不久,妈妈进来,把一大把用蓝色、绿色纸包的巧克力棒棒糖,丢到我们床底下。”

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说:“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部分昏睡、部分清醒意义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它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说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的产物。”

弗洛伊德分别阐述释梦的历史和方法,梦愿望的达成和伪装,梦材料的来源和运作方式以及梦的心理过程。他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由于弗洛伊德的理论涉及两性行为对梦的影响,尽管他的学说可以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比,但是这两种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非常不同。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知识界的人士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了解甚少。

弗洛伊德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白天受压抑的欲望,通过梦的运作方式瞒骗过检查以满足欲望。

他认为梦的运作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凝缩,将多种隐义集中简化以一种象征出现。例如花是许多心爱事物的象征。②移置作用或译作转换,指将被压抑的观念或情调换成一种不重要的观念,而在梦中却居主要地位,如去园中赏花、采花。③戏剧化,将抽象的隐义变换成具体的形象。如一妇女梦见被马践踏,是代表她内心顺从了男友的要求。④润饰,或称加工改造,将无条件的东西精心制作改造为有条理的梦境,以便蒙混过关。释梦就是将上述种种伪装(化装)揭开,从显相中寻求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