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 气候变暖后即将消失的自然奇观

未来地貌的预测

不同角度看未来

长期来看,随着海陆分布格局的调整,物质循环的路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太平洋的缩小,将会导致太平洋沿海地区参与循环的水减少;随着红海的扩张,将会给红海两岸带来更多的降水;随着大西洋的扩大,将会导致大西洋沿岸地区参与循环的水增多。从地形起伏演化的趋势推测,未来的海陆高差将会进一步增大,因为海洋在加深,陆地在增高。由于地面起伏的增大,大陆的侵蚀作用将加强,会有更多的物质被带到海洋;与此同时,地面起伏的增大还会有利于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参与水循环的水量和水循环的路径发生变化。

短期来看,21世纪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分布界线将会向高纬度迁移,即有机物质向高纬度地区流动;而冰川将会融化,海面将会扩展,也即地球上的水将会由高山、高纬地区流向低地、低纬地区。

地球未来地貌

5000万年后,按照冰川期变化规律,迎来新一季冰川,一些现存的脆弱种群消失。北半球亚欧大陆覆盖着茫茫积雪,南美洲雨林退化成大草原,北美洲则由针叶阔叶林变为大沙漠;非洲板块向上挤压,直布罗坨海峡闭合,地中海由内陆湖变为大盐场。亚欧大冰川会由于一些现存的脆弱种群消失,它们的位置被现存的一些生物取代,并在这个时期得以进化。一些生物依赖两种环境,一些生物却只能在自己的环境中生存。南美大草原环境的改变会进化出一批新的猎手和猎物。北美大沙漠将出现地上和地表下两套不同的小生态系统。

大约1亿年后,冰川期过去,南北极冰雪融化,加上海底大量岩浆喷发,海平面上升,地球气候进入新一轮温暖湿热期,造就了大片的浅海区、沼泽和雨林;同时由于地壳板块移动,板块之间的挤压产生了比现在更广袤的高原区。

2亿年后,根据现有地壳板块移动情况,这个年代的大陆又会合为一体,类似地质年代上的泛大陆。同时大量的火山爆发造成了新一轮生物种群灭亡。由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形成大量的沙漠,并产生至少两种截然不同的沙漠生态系统:内陆自给式和沿海依赖式;某些沿海地区的雨林则可能进化出新的智慧生命。

现有冰川将可能大量消失

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消失

印度国家地球物理学研究所的穆尼尔·艾哈迈德表示,克什米尔地区一处喜马拉雅大冰川在2007年缩短了几乎22米,而其他几处小型冰川已经完全消失了。

img190

喜马拉雅山冰川

印度气象厅的阿吉特·蒂亚吉说,如果地球依然保持目前的变暖速度,冰川消融的速度甚至会加快。阿吉特在最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说,1.5万米的喜马拉雅冰川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水库,为终年流淌的印度河、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提供了源泉,而这些河流正是南亚国家十几亿人口的主要饮用水来源。从目前的冰川融化速度来看,流淌在印度平原北部的大江大河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季节性河流。

有些科学家认为,悬浮在亚洲上空的将近2英里厚的污染云可能是问题的成因之一。人们原先认为,因烧柴烧粪和焚田焚林形成的污染云能够遮挡阳光,有助于降低地面温度,但科学家现在了解到,那些云里的烟灰颗粒物其实会吸收阳光,使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加近50%。

针对喜马拉雅山冰川有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的报道,中科院专家、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长何元庆日前表示,从他观测的情况来看,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何元庆指出,玉龙雪山融化得要比喜马拉雅山冰川快,但根据他的观测,玉龙雪山平均一年厚度也就减薄3米,他认为一年减少22米的高度是不太可能的,况且就算每年融化22米的高度,但这个量对于海拔六七千米的喜马拉雅山冰川来说也不至于会在50年内消失。何元庆介绍说,全球温度受气候影响是波动性的,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和宇宙环境的自然改变对地球的影响;另外一个是人类活动因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绿地减少等等。

在此问题上,何元庆乐观地认为,如果按照自然的变化,未来几十年全球气候不一定会持续升温,或许有可能进入全球变冷的阶段;在人为因素方面,全球正在积极减排,也有助于遏止气候变暖的趋势。

要融化整个喜马拉雅山冰川,全球气温至少需要升高5℃以上,而从过去20多年的变化来看,全球的平均温度才升高了不到0.74℃。从事冰川研究38年的中科院研究员张文敬也指出,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冰雪的消融必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反过来又限制了气温的进一步升高,这就是一个循环的调节过程。况且,喜马拉雅中西部的珠穆朗玛北坡的冰川冰温低达-6℃至-10℃左右,就算地球平均气温升高3℃~6℃,也仅仅是将它们的冰温提高或接近融化状态的临界温度区间而已,仍达不到使其“冰河日下,江山为之变色”的地步。

所以,喜马拉雅山冰川会不会很快融化,要取决于人们治理环境的进程和效果,将来的喜马拉雅山冰川会变成什么样子仍然无法准确预测。

落基山脉冰川30年后消失

加拿大科学家日前指出,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北美大陆西半部的基本水源——落基山脉的冰川将会全部融化。在过去的25年中,由于对这一问题的忽略而耽搁了时间,目前,每年冰川融化的速度超过了结冰的程度。在过去的100年中,落基山脉的阿萨巴斯卡冰川后退了1.5千米。

冰川后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研究加拿大北极环境问题的罗伯·斯伯特教授说,从目前科学考察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北极冰川的厚度和宽度都在缩小,现在部分北极水域的冰层厚度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40%。从世界各地的高山冰川来看,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脉等都面临着冰川消融的问题。

img191

落基山脉冰川

高山冰川是河流的发源地,冰川通常应该缓慢地消融,允许溪水和河流常年流畅。在仲夏和夏末时节,人们用水量最大,而冰川融化水量也是最大的。如果落基山脉冰川在二三十年后消失,那么,许多河流就会成为季节河。人们只能在春季冰雪融化时通过水库来储备水。此外,高山冰川融化还带来了冰川中沉积的核试验以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释放问题。但许多生态学家认为,冰川消失、水资源短缺将是一个更难对付的问题。

加拿大生态学家辛德勒教授指出,虽然目前的气候转暖和干旱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无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从长远来看,如果全球对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得力,在一个世纪之后,将可能使冰川再现。因此,目前保护生态的意义重大。

委内瑞拉冰川可能在未来13年内消失

委内瑞拉西南部内华达山山脉上的雪线正以平均每年9米的速度升高,受此影响,雪山上的冰川极有可能在未来13年内完全消失。

img192

内华达山

据委内瑞拉《最新消息报》报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大片森林被毁是造成委内瑞拉境内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在过去30年里,内华达山山脉上的冰川面积从最初的1.37平方千米下降至0.43平方千米。报道说,从长远看,冰川的消失将使委内瑞拉部分河流、湖泊的水量下降,导致淡水资源减少,影响周围地区居民的用水情况。

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来自大学、政府研究机构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的数十位珊瑚礁及气候变化方面的专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45ppm,日益变暖的气候和日渐酸化的海水将对珊瑚礁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此后数十年内珊瑚礁的生长将逐渐停止直至灭亡。

作为“生命母亲”的海洋就好似一个巨大的“碳调节器”,以其天然的碱性,不断吸收并分解着地球上大量的二氧化碳,调节着世界各地的气候。有学者称,自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时间里,海洋大约吸收了一半以上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目前地球上每人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有1吨左右仍需依靠海洋进行吸收。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化石能源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以来,人类碳排放速度和总量与此前不可同日而语,海洋虽然广阔无垠,却仍然有其极限。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从工业化时代前后的2ppm已飚升至如今的37ppm。

格陵兰冰川正在加速消失

img193

格陵兰冰川

研究人员发现,和10年前相比,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增长了2倍。这意味着大西洋的上升速度可能比预期的要快,研究人员说,地面空气温度的升高可能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认为,全球的冰川都正在加速消失。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学者Eric Rignot说:“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速度以及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可能比预想的要快。”Rignot说,1996年至2006年间,格陵兰融化到大西洋的水量增加了2倍,从每年的90立方千米上升到了220立方千米。Rignot说:“1立方千米的水量等于洛杉矶全年的用水总量。200立方千米的水量是一个很大的数量。”专家们认为,大家低估了未来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英国剑桥大学Scott Polar研究所的Julian Dowdeswell说:“格陵兰冰川如果完全融化,将让海平面升高7米。”这份研究没有研究造成格陵兰地面空气温度上升的原因,但大部分的科学家认为,是人类活动造成了气温的升高,尤其是燃烧汽油,在全球气温升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学者利用卫星数据地图来追踪格陵兰冰川的运动情况,他们发现,那里的冰川正在缓慢地融化,流向海洋,有些成为海上的零星小浮冰。他们计算认为,格陵兰每年融化的冰川水量抬高全球的海平面0.02英寸到0.1英寸。自从1996年以来,格陵兰东南部的冰川开始加速融化;从2000年开始,北部格陵兰的冰川也开始加速融化。学者们认为,未来冰川融化的速度还将加快。

一个世纪内北冰洋冰盖消失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照此下去,预计一个世纪以内北冰洋的冰盖将彻底消失,冰面将不复存在。

1979年至2001年,北极9月份的冰雪覆盖范围一直都以6.5%的速度萎缩,但是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一下子蹿到了7.3%,而现在这个数字接近8%。专家们称,北冰洋冰盖的变化可能是全球变暖所致,他们担心这种下降的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后,冰盖将无法恢复。

img194

北冰洋

北极冰雪面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通常,北极冰盖从每年春末到9月持续缩小,而到秋冬季节又恢复到最大。但研究人员发现,2004年至2005年的冬季,北极冰盖的恢复程度是近20多年中最小的。北冰洋上的冰盖面积,今年每个月份都创下了同期最低历史纪录。20世纪90年代北极冰盖也出现缩小的趋势,那时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北极上空的气流将冰盖“吹”向南方所导致的。但2002年以来北极上空的气流已发生变化,而冰盖仍以平均每年8.5%的速度持续缩小,这使科学家相信,冰盖缩小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研究人员说,消失的北极冰盖中至少有一部分是不可弥补的。

阿尔卑斯山冰川将消失

img195

阿尔卑斯山冰川

奥地利科学家最近发出警告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冰川将在2050年完全消融,并给整个欧洲大陆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全球变暖的又一最新例证。

科学家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到2050年,绝大部分现存于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将会完全消融,目前已有确凿证据显示,覆盖该地区的冰层正处于不断融化的状态中。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生态研究所的罗兰·普塞纳指出,位于奥地利西部地区的蒂罗尔州恰好处在阿尔卑斯山区,根据常年监测数据,那里的冰川正在以每年大约3%的幅度缩减。目前阿尔卑斯山冰川的平均厚度为30米。普塞纳说:“我们确信,到2050年时,除了某些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川会得以幸存外,其他冰川都将不复存在。”

安第斯山脉的冰川将很快消失

法国和南美科学家警告说,热带安第斯山脉的小冰川可能会在15年后消失。这些冰川的消失和厄尔尼诺气候型的频繁出现有关。

研究人员说,在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两处冰川上所做的试验表明,这些热带纬度上独一无二的奇观到2015年将完全融化。科学家在一份声明中说:“在过去差不多10年左右的时间里,冰川萎缩的速度明显加快。如果冰川继续以同样的速度萎缩,它们最终消失的时间还要提前。”这些研究人员来自法国发展研究所、玻利维亚水力水文研究所和厄瓜多尔气象水文研究所。

img196

安第斯山脉的冰川

他们的发现印证了由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警告。IPCC是为联合国提供咨询的最高级别的气候专家委员会。在IPCC这份报告中提到,由于全球变暖,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雪盖已减少了10%,非极地地区的冰川也出现大范围萎缩。然而,这项最新的研究结果将安第斯山脉的冰川面临的威胁明确地归因为更为频繁出现的厄尔尼诺气候型。厄尔尼诺使得当地降水明显减少。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大范围海温异常现象,南美沿岸出现异常暖海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现异常冷海水。厄尔尼诺能引起世界范围内气候异常,在从亚洲到非洲之角的不同地区造成干旱、洪水、霜冻和森林火灾。厄尔尼诺每隔2~10年出现一次,平均每个周期长度为4.5年,但是过去20年其发生频率明显加快。气候学家认为,厄尔尼诺发生频率加快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使得西太平洋出现大范围暖海水集积,从而破坏了原先的流型和降水型。

全球变暖这一术语被用来描述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导致的日益升高的大气温度。而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又主要是人类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引起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所谓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低层阻止地表和大气的长波辐射向太空传输。

珊瑚礁正在消失

身处日渐污浊空气中的人们对此并没有太多留意,而对海洋环境极为敏感的珊瑚礁已经对此产生了反应。英国海洋科学家称,酸化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外壳或骨骼含钙的生物将造成“严重威胁”;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很可能比工业化时代前增长一倍,适宜众多生物繁衍的珊瑚礁届时可能比现在减少30%。专门从事珊瑚礁与海洋酸碱度关系研究的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地球生态学部斯尔弗曼博士称,与工业化之前的水平相比,珊瑚如今已经放慢了它们形成骨骼的速度。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6ppm时,所有的珊瑚礁将停止生长并开始溶解。他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逻辑关系,海洋酸化就意味着珊瑚礁的灭亡。

img197

珊瑚礁

斯坦福大学伍德环境研究所教授斯蒂芬·帕鲁比说,尽管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作所为十分空前,但我们还是很难设想,这些存活了2.5亿年的珊瑚寿命可能只剩下几十年。随着海洋酸化进一步加重,海洋中通过光合作用分解二氧化碳的一种钙质超微型浮游生物——颗石藻类的生长也将受阻,此时海洋酸化将开始进入恶性循环,气候变化与海洋酸化相互影响,愈演愈烈。英国邓迪大学约翰·雷文称,海洋酸化到此时已无法有效逆转,要再回归到前工业化时代的状态,只有通过数千年的自然演化。

而与海洋酸化相比,日益上升的气温则是一个更为直接的威胁。珊瑚尤其是热带珊瑚适应气候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海水表面高温的伤害。当海水出现高温时,寄居在珊瑚上的生物就会大量离开,成片的彩色珊瑚因此会变得像骨头一样惨白,而后很快死去,这种现象被称为珊瑚的“漂白”或“白色瘟疫”。

一旦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45ppm,海洋的温度将很有可能触发更为广泛的漂白作用,而与此同时,增加的酸度又将进一步导致其他健康珊瑚生长速度放慢。而如果珊瑚大量减少或完全灭绝,所带来的一个连锁反应将是靠吃浮游生物和有壳水生动物为生的鱼类数量将减少甚至消失。假如鱼类消失,海洋里会充斥着水母等生物,而水母又可能吃掉其他种类的浮游生物……海洋的生物结构将被完全改变。

亚马逊热带雨林在快速消失

img198

亚马逊热带雨林

森林历来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其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热带雨林无疑是这个巨大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世界动植物资源的宝库,是举世无双的自然博物馆。其中,最为著名的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是全球热带雨林的典型,它占据了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量的1/3,平均每0.01平方千米面积中所包含的植被总量超过整个欧洲各种植被数量的总和,几乎每种热带地区的动物和昆虫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其代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动植物大聚会的热闹场面已经很难持续下去,因为全球范围内的热带雨林正在快速消失,其连锁反应使这一热闹场面快速走向衰败。

尽管今天的人们还可能对许多环境问题观点不一、争论不休,但大家在一个问题上却出奇地一致:那就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拯救快速消失的热带雨林的呼吁。最近一位美国科学家采用最新的数据模型分析系统,对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聚集地带——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近况进行了研究和实地考察,其结果令许多人感到十分震惊:以亚马逊雨林为代表的全球热带雨林的消失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程度从某种角度说,简直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根据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一位教授的统计,亚马逊热带雨林从现在开始,以每年1%的速度消失的话,大约10~15年的时间里就将达到“无法挽回的局面”的悲惨境地。教授的模型进一步表明,巴西的热带雨林在40~50年内将会被完全破坏消失,这一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人们原来预计的结果。许多人原来估计,该国整个热带雨林的消失应该在75~100年以后。

对于全社会而言,终止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居住在主要热带雨林区域,例如居住在巴西和刚果的热带雨林以及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人们,他们非常依赖雨林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你不可能在许多人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时,让他们远离这些热带雨林。”

未来百年南极可能重见树

在塔斯马尼亚首都霍巴特举行的一个国际科学大会上,专家们预测在未来100年内,由于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趋势,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南极洲将有望长出树木。

据报道,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邓巴教授在这次大会上表示,在未来100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将会翻一番,南极洲这片被冰层覆盖的大陆也将因此发生变化,它可能会恢复到它4000万年前的样子。

img199

南极冰川

邓巴教授对参与此次会议的850名代表说:“那时候,气候温暖,灌木丛和树木也都郁郁葱葱。”邓巴说,气象专家曾预测,到210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将会加倍,“但不幸的是,事实上,现在看起来这种局面可能会发生得更快一些。”

与会的科学家们还强调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温度升高。而温室气体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如煤和石油等而产生的。

欧洲未来是沙漠还是绿洲

据欧洲宇宙开发署正在实施的一项名为“沙漠巡视员”的计划显示,方圆30万平方千米的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域,正处于“沙漠化”的危机状态。为此,西班牙环境部长曾发出警告,让全欧洲都来关注雨量减少和气温上升的长期化影响。巴伦西亚大学沙漠化调查中心的鲁比奥主任也警告说,干旱带来的沙漠化,其主要成因之一就是土壤受干旱的影响过重、时间过久,很容易造成土壤的干裂沙尘化。不久的将来,沙丘地貌不仅只在意大利海岸地带的避暑胜地出现,而且整个欧洲沙漠化的态势也在亦步亦趋地蔓延。

气候的无情无序变化,将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和旅游观光业等领域产生负面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据各国政府间的公告显示,到本世纪末,全球降水量将平均减少15%。专家们预测,地球温暖化必然导致冰河的融化加快,冰川的水位自然升高,势必会给地中海沿岸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患和影响。灾难发生,欧洲大陆将成为疟疾横行肆虐的“天堂”。

img200

地中海沿岸风景

气候变动不仅使大陆受到影响,海洋也在劫难逃。据意大利技术能源环境部宣布,2003年夏季,该国沿岸的海水温度上升了3℃。历史上一直在苏伊士运河生息的一种海螺,近年来却在地中海沿岸水域兴旺繁殖起来,今年它又在意大利的渔市上成了人们广泛食用的海产品。之所以会出现这类匪夷所思的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这种海螺喜好地中海一带的炎热而不辞劳苦漂浮而来。

2009年7月中旬,法国南部大部分地区气温高达32℃~37℃,所有主要城市都发布了3级警报(4级为紧急事态)。当地医院接到指示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做好抢救病员的最佳准备。意大利政府将2003年夏季的死亡人数由原先的8000修正为2万。这样,整个欧洲2年前因热浪致死人数共有4万多。

沙漠化之所以会大踏步地向欧洲蔓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在西班牙,几座最大规模的城市正在变成最干燥的地域,沙漠化正在日复一日地向农田挺进,势态日趋严峻。30年前,被称为“绿色粮仓”的阿尔梅里亚地域,如今竟有270平方千米黑油油的土地变成了细细的沙土,几乎看不到一丝绿意。现在,人们又在死去的沙土地上引进了一项更令人窒息的产业,即在寸草不生的沙土上大兴观光旅游业。这使那些支离破碎的田园土地处于更加岌岌可危的境地,其耕作寿命因人为破坏而更如风前之灯,憔悴得经不起一击。

img201

西班牙慢慢沙化的土地

未来百年海水上涨将重新勾勒美国地貌

由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将使美国若干地区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历史古迹也将不复存在……这不是科幻小说中描绘的场景,而是专家经论证得出的发人深省的结论。

美国多位顶尖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将使海平面在未来100年升高约1米,大片美国土地都将被海水吞噬。

这些地区包括美国的“诞生地”——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敦殖民古镇,以及将第一个美国人送入太空的佛罗里达州发射台。此外,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加州硅谷、波士顿、迈阿密、新奥尔良等地也将会在百年之内面临“灭顶之灾”。

经过分析相关数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者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速冰川融化,导致大冰原消失和海洋暖水量扩大。该校地球学学院院长乔纳森·奥佛派克忧心忡忡地表示:“海平面升高1米,全美48个地势较低的州都将受到影响,总共约6.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将因此而消失。”

img202

美国沿岸城市风景

更为悲观的观点认为,无须等到100年,海平面上涨1米将在50年内发生,更为可怕的是,人类对此却无能为力。一位气象学专家指出:“无论各国采取何种措施,都无法阻挡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我们只是不知道,这种可怕现象什么时候到来。”

加利福尼亚州气象物理学家本杰明·桑特说:“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最担心海平面上涨。”还有一些专家指出,除此之外,气候变暖还会使暴风雨、飓风、暴风雪等恶劣天气的发生更加频繁,破坏力也更大。

有人呼吁,鉴于这一问题对人类生活有直接影响,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讨论,研究目前应该保护什么,以何种代价来保护。据悉,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气候变暖将成为各国讨论的重要议题。

科学家估计未来100年内,地球的海平面将上升1米,不但将重新勾勒美国的地貌,而且在气候、经济生产上也为美国民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变。

全球水位上升的第一个影响,是沿岸地区将成为泽国。很多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地标,比如首个美国侨民聚居地——弗吉尼亚州的詹士敦、送首位航天员升空的佛罗里达州火箭发射基地,届时将全部成为汪洋。而华尔街、硅谷这两个美国新旧经济的命脉,以及多个大城市的机场和主要州际公路都会与水为伍。

有大学学者估计,美国本土将有2.5万平方英里,即相等于西弗吉尼亚州面积的土地被淹没,如果把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也计算在内的话,被淹没的土地更不止此数。估计在各州中,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南、北卡罗莱纳和德州会损失最多土地,宾州和首都华盛顿也会受影响。

最令人沮丧的是,科学家已断言海平面上升1米已是无法改变的命运,问题只是何时实现而已。数十位专家对此有不同见解,时间从50年至150年不等。有学者预期,到其时将对美国人民生活和民众珍而重之的东西构成重大影响,更会引起应该保育和牺牲哪些历史遗产,以及应用多少资源保育遗产的全美大论战。专家估计,单是美国为了保护海岸沿线,就将投入数以十亿元计的巨额资金。

美国加州罗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桑德说,海水上涨是他“作为科学家最关心的事情”。科学家认同这个问题对民生甚至经济活动都有严重影响,估计飓风、暴风雨等天灾的严重性将加剧。

此外,沿岸地区海水上升,不但会破坏加州等地的农业灌溉,甚至佛州还会出现海水污染食水系统的问题,酿成公共卫生的大患。

未来1万年冰河时代再度出现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努力研究如何阻止或减缓世界气候变暖的步伐。近期,有关专家惊奇地发现世界气候危机不是变暖,而将是又一轮冰河时代的到来,欧洲、亚洲和南美洲将受灾惨重。

英国和加拿大专家向世界发出警告称,未来10000到100000年内,将迎来新一轮冰河时代到来,将使苏格兰、北爱尔兰和英格兰大部分区域被900多米深的冰川所覆盖,而英国东部的大冰层将达到1800多米的厚度。从苏格兰东部阿伯丁郡到英国东部肯特郡的广阔区域,冰层厚度大都会达到1800多米,这要比英国最高的山本尼维斯山还要高。对此,专家认为导致这种极端严寒气候的再度来临,其原因是由于未来大气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含量不足,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等。来自爱丁堡大学托马斯克·劳利和加拿大籍同事威廉·海德表示,现在人们积极主张限制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但是,实际上,这些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对于阻止严寒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第五大洋

科学家们预言在目前非洲东部和红海地区将要出现一个大洋,它将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一起,成为世界的五大洋。红海是一个狭长的海,分开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它目前正在不断扩大,使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距离越来越大。同时在非洲大陆东部,存在一条很长的裂谷,它北起尼罗河口,南至坦噶尼格湖、维多利亚湖和基伍湖等。这条裂谷在不断扩大,如果每年扩大5厘米,1亿年后,将扩大到目前大西洋那样宽,成为世界第五大洋。新大洋出现后,非洲将被分成两部分,原来非洲的内陆国家将变成沿海国家,气候不再干旱、酷热,撒哈拉大沙漠将缩小以至消失,变成美丽的果园和良田,整个非洲将变得美丽、富饶。

土地沙漠化

气候变冷和构造活动变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

地球轨道的逐渐演变使北半球变冷,季风变弱,导致降雨量减少,垂死植物减弱了蒸发作用,减少了降水的再循环,导致更多植物干枯死亡,苍翠的牧地退变为黄沙,居民被迫另择栖息之地。

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砍树割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沙漠化的重要原因。沙漠化最明显的地方之一,在撒哈拉沙漠南侧的撒黑尔。此地的北部,以游牧或放牧的型态饲养着羊和骆驼,把整个地区的植物都吃光了,导致土地光秃秃的一片。而较为湿阔的南部,则因家畜过度繁殖,再加上原本不过方寸小的耕地,禁不起接连不断的耕作,整个地区逐渐变成不毛之地。

未来中国的地貌

从1979年开始对祁连山冰川进行第一条冰川目录编制起,中科院院士施雅风等科学家花费20多年完成了“中国冰川及资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大部分冰川正在消融后退。照此趋势,未来50年,0.5到1.0平方千米的小冰川有可能就会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img203

祁连山冰川

施雅风说,目前我国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大冰川存有33条,“从大的趋势来说,我国的冰川正在退缩。一些小冰川在本世纪上半期可能就会消失殆尽。”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分析近40年的冰川变化,通过对5020条、14424平方千米的冰川调查,这些冰川面积缩小了654平方千米,所占总数的4.5%。综合分析来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后退趋势非常明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退缩的幅度急剧增大。“雪线上升就是一个典型的标志。”施雅风解释说,雪线就是降雪量和积雪融化量相平衡的地方。降雪量大,雪线下降;温度高,雪线上升。一般都是通过估算获得雪线数值。

冰川退化速度快慢不一,和温度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差异明显。施雅风说,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大冰川可能50年、100年都依然会存在。同时,消融现象并非绝对,尽管能够看到的自然现象不多,但有些地区的冰川甚至还在前进。“如果本身冰层覆盖厚度大,加上降水量、降雪量增加,冰川就会前进。”据施雅风介绍,我国都是山地冰川,起的是“高山水库”的作用。如果说南极大冰盖对全球气候系统起到“气候变化的调节器”作用的话,那么我国的山地冰川只能形容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的反作用并不大。

冰川消融会带来什么影响?“总的来说,冰川退缩,水吐出来,就会增加当地河流径流量。比如新疆地区很多河流的径流量就有所增加。”施雅风说,但是冰川消融后,冰储量减少,水储量也随之下降。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径流量增加,长期来看可能就会导致补水量减少,河流枯竭。而在短期内,如果遇上地区降水量增加的情况,冰川融水会造成洪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比如在西南地区有可能产生类似的自然灾害。

对于冰川消融的趋势变化,科学家们有多种不同预测。施雅风说,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尺度来描述冰川的变化趋势,确实只能是“估算”。按照这种尺度估计,由于现代仍在第四纪冰川范围内或者说在现代间冰期范围内,现代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趋势可能要延续若干个世纪,这样会使冰川大量萎缩消失。但同时由于全球变暖,促进水循环加快,西北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水量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增加有可能会帮助遏制我国冰川的后退趋势。在二氧化碳排放等人类增暖作用同自然变冷作用的拉锯战中,如果人类活动增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就冰川变化而言,消融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不过,施雅风同时表示,人类活动影响的只是地球表面,根据数百年来地球相对于太阳轨道变化导致冰期与间冰期旋回的规律性来看,下一次冰期总是要来临的,但时间尺度可能至少要放在千年上。或许,在看待冰川消融这一现象上,我们首先应该确定我们观察的时间尺度。

再过一千万年,印度和我国西藏之间的距离将缩短到几百千米;向北漂移的澳大利亚,将扫荡南洋群岛而最终汇合于中国的南缘;上海与夏威夷之间的距离将缩短,浩瀚的太平洋不断萎缩,终将从地球上消逝;那时,美洲来到了中国,在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之间将升起一座无比宏伟的高山,中国将变成一个内陆国而位于世界大陆的中央,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非洲北移,使地中海不断缩小而终将消逝,焊接在一起的欧非之间将升起新的高山;非洲大陆内部将发生分裂,东非大裂谷形成新的大洋,海水将冲进乌干达、扎伊尔、赞比亚,而东非次大陆将踏上东游的旅程;北美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将被太平洋板块带走,变成一个孤立的岛屿……总之,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地球将变得面目皆非,如果那时你再重新降临人世,必将四顾茫然,再也找不到你那故土家园了。

气候变暖后即将消失的自然奇观

世界自然基金会警告说,世界上一些最壮观的自然奇景正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处于消失的危险中,其中包括喜马拉雅山冰川和亚马逊平原。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出这一警告前一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气候学家们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公布了一份1400页的报告。报告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可怕的后果,尤其对贫困国家和物种多样性而言。这份报告说:“气候变化极有可能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并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警告指出,在全球10处地区,气候变化已产生相应负面后果,当地保持着微妙平衡的生态系统,正处于完全消失的危险中。

亚马逊森林中栖居着地球上近1/3的物种。基金会说,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在1990年的基础上上升2℃至3℃,60%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将变成半贫瘠的热带大草原。一些物种很可能在被人类识别前就遭灭绝。

澳大利亚大堡礁以及其他珊瑚礁生态系统仅占海底表面的0.25%,却维持着25%的海洋生命。基金会警告说,这些珊瑚礁正急速减少。IPCC的报告中也指出,只要全球气温平均上升2℃,就会导致地球上的珊瑚礁褪色,进而对依赖珊瑚礁生存的众多物种和地方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

地球上现存最大的红树林位于恒河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交汇处的孟加拉湾地区,是孟加拉虎的故乡。这一地区也在基金会所列气候变化“热点地区”名单中。如其他低海拔河谷三角洲一样,这片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以及季风和暴雨增强的威胁。

世界自然基金会“热点地区”名单上还包括:濒临灭绝的玳瑁龟的栖息地加勒比海、北美洲最大的沙漠墨西哥奇瓦瓦沙漠以及智利和阿根廷的温带雨林,那里生长着一种别处没有的南美松树,寿命最长可达3000年。

此外,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对长江上游、白令海和东非沿海森林地带发出了警报。

世界自然基金会科学家拉腊·汉森说,虽然一些生态系统能对气温变化产生适应性,从而获救,但只有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导致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才能阻止生态系统被完全破坏。

科学家预料到世界上某些旅游景点会被全球的气候变化毁掉。某些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已经发生了,其他变化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是由海水温度和化学成分达到一定平衡而形成的,升高的温度会招致珊瑚礁的灭顶之灾。世界上很多珊瑚礁正在遭受“漂白”,只留下变白的躯壳。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海岸,由2900个独立的珊瑚礁组成,目前也在遭受着程度较轻的褪色现象。

img204

澳大利亚大堡礁

据大堡礁海洋公园的权威人士推测,这个现象将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逐渐加重。一位研究气候变化的专家海森认为,大堡礁是不可错过的旅游景色,他说:“这是眼睛的一场盛宴,你可以领略到难得一见的色彩和纹理的多样性。被包裹在温热的海水中俯瞰到不远处就是众多海洋生物的集会,真是太美妙了。”很多潜水的游客从昆士兰州的凯恩斯潜入海里。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请小心一点,不要离珊瑚礁太近,否则,会伤害它们。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

海平面升高多少就是衡量气候变化程度的最敏锐尺标。如果大块冰层融化,如果部分格陵兰岛和南极洲西岸融化,那么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将是巨大的。

海森说:“没有人知道这些冰层是否会完全融化,但至少我们知道在未来10年里,这还不会发生。”但是对于临近海岸的城市来说,例如新奥尔良已经位于海平面以下,即使在近期,升高的水位也会给这里的游客和居民带来麻烦。“在未来几百年里,新奥尔良人的生活会很困难,除非我们建造大型建筑物挡住海水,否则该城市很难保存。在奥尔良向上看到拦住密西西比河的大堤,会使人很清醒。想想看,你站在海平面之下啊!”

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国家公园

成群的甲虫正在啃食掉科罗拉多州的森林,将这些常绿植物变成成片的呈病态红色的坏死的树。这里的寒流会导致连续5夜-30℃的低温,但是冬季逐渐变暖,海森和他的同事们担心,温度很难杀死甲虫。

img205

科罗拉多州落基山国家公园

该公园的发言人凯尔·帕特森说,甲虫灾害正是“由于气候原因而演变成流行性灾害。”甲虫灾害覆盖了美国西部的所有山脉,但是位于丹佛西北部的落基山国家公园内尤为突出。

你在10年之内去那里游览,还有机会看到那些茂密、繁盛的大树。有些变红的树林看起来也算美丽,但是应该注意到,这种颜色并非松树的自然色。建议你在夏天或初秋去,驾驶汽车一鼓作气开到12183英尺高的地方;或者冬天去,你可以穿雪鞋走路,并在附近滑雪。该公园的355英里徒步活动全年开放。

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冰川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比落基山脉坐落的海拔低,这里的冰川和滑雪胜地更容易融化。一位澳大利亚的气候学家在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透露,阿尔卑斯山著名的冰川将在2030年到2050年间消失。一份2006年的报告也指出,冰川将在这个世纪末融化。

海森说他有一次乘坐火车穿过阿尔卑斯山脉,“很美,淡蓝色的雪水令人震撼”。所以在融化前,那些冰川的确值得一看。

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中,采伐树木一直都是主要的破坏环境的问题。当地居民和公司会砍下亚马逊的茂密森林,用来开辟农田、制造生物燃料。但是,气候变化会使得这种情况变得更糟。

海森说:“我们担心的是在树木被砍伐的地区会产生某种反作用,也担心这里会变得更热、更干燥,直到雨林无法再生。”来到这里的最好游览方式就是乘船,这样不会给岌岌可危的生态系统造成更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