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地理学
1.4.2.1 一、构造地貌

一、构造地貌

1.方山地貌

在水平岩层地区,如果地壳大面积上升,可形成构造高原或构造台地,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后,可形成面积大小不一彼此孤立的高地,称为方山(见图6-6)。其顶部常由坚硬岩层组成,地貌面与岩层面一致,故在地形图上(见图6-7)顶面等高线稀疏,但其顶部常因覆盖的软弱岩层被侵蚀后的残余物质而导致凹凸不平,使顶部等高线呈微小的波状起伏。方山坡折线十分明显,山坡坡度变化受岩性控制。在软硬岩层相间的地区,山坡经外力差别侵蚀后,坚硬岩层形成陡坡,软弱岩层形成缓坡,故山坡常呈阶梯状。

img51

图6-6 方山

在地形图上,陡坡用一组密集的等高线或陡崖符号显示,且陡崖的延伸方向与等高线的弯曲基本一致。我国方山以四川中部发育最为典型,岩层倾角很小,一般只有7°~8°。此外,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小型红色盆地中,由老第三系的厚层红色砂岩组成的水平岩层或单斜构造地区,经流水沿垂直节理强烈侵蚀后,造成陡崖和峡谷。峡谷与峡谷之间常形成孤立的石峰、石柱或城堡状的地貌形体,这种地貌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丹霞地貌。

2.单斜构造地貌

在单斜构造地区,当岩层倾角小于35°时,形成两坡明显不对称的单面山地貌,其山体走向顺岩层走向延伸,和岩层倾向坡一致的坡面长而缓,称为顺向坡(又称后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的一坡短而陡,称为逆向坡(又称前坡),在地形图上(见图6-8)单面山两侧的等高线水平距离疏密变化呈明显不对称。

img52

图6-7 方山的等高线图形

img53

图6-8 单面山地貌的等高线图形

在软硬岩层相间分布的地区,经外力差别侵蚀后,常形成一系列单面山和特殊的格状水系(见图6-9)。坚硬岩层经流水等外力切割后,形成岩层三角面或岩层梯形面。它们的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这一特征常是航摄、卫星相片上判读岩层产状的重要标志之一。

img54

1—软弱岩层 2—坚硬岩层

—倾向谷 C—次成谷 P—再倾向河

图6-9 单面山地貌立体图

当单斜岩层倾角大于35°时,山体两坡基本对称,岭顶形如猪背,称为猪背岭或猪背脊山。

3.褶皱山地地貌

褶皱山地地貌形态与褶皱构造、岩性、外力作用的强度和地貌演化的阶段等因素有关。在年轻的褶皱构造上由于侵蚀时间短,原始的褶皱构造未遭明显侵蚀破坏,地表起伏与褶皱构造一致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在时代较老的褶皱构造上,随着侵蚀作用的长期进行和发展,构造地貌就会发生演变。因为岩层在褶皱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形成许多张节理,因而侵蚀破坏较快而成为谷地,称为背斜谷。相反,向斜核部因受压应力作用,相对破坏较慢,久而久之,向斜反而高起形成山地,即向斜成山,这种内部构造与外部起伏完全相反的现象,在地貌学上称为地形倒置现象(见图6-10)。

img55

图6-10 倒置山地示意图

在自然界褶皱山地的平面形态多种多样,但地貌体的主要特征,仍受褶皱构造与岩性的控制。

长轴褶曲由多个褶曲相互平行排列组合而成,在地貌上表现为岭谷平行相间排列,这种地貌以重庆东部平行岭谷最为典型。当长轴褶曲中软硬岩层相间分布,软岩层被外力破坏后,硬岩层突起可出现一山两岭或一山多岭,但岭谷的延伸方向始终与褶皱轴向一致。

由短轴背斜和短轴向斜交替组成的倾状褶皱,当褶皱未遭明显破坏时,地貌体与构造一致,山岭受倾伏褶曲控制,向两端倾覆。当背斜顶部遭强烈侵蚀后,在地貌上往往表现为“S”形的岭谷。背斜谷的两翼山岭向倾伏端辐合,山岭转折端坡度内陡外缓。倾覆向斜山地中心地势低平,外围山坡陡峭,其山岭转折端坡度内缓外陡,头部翘起,形似“船”,故有“船形山”之称。

等轴褶曲又叫穹窿构造。规模巨大的穹窿构造主要是由岩浆侵入上覆岩层使之拱起造成的。山体核部由结晶岩体组成,外部为沉积岩盖层,当盖层被剥开以后,中心则出露复杂的结晶岩丛,周围形成各种单斜地貌,河流沿着山地外围的软弱岩层发育呈环状水系。

4.断层地貌

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类:

断层崖——由于岩层断裂位移造成的陡崖称为断层崖。在地貌上表现较明显的断层崖,常常是那些发生时间距今较近、断层面倾角较大、移动距离较明显的断层。断层崖形成后,因受垂直于断层面的流水等外力的侵蚀,而形成“V”形谷,谷与谷之间最初出现断层梯形面(见图6-11A),随着沟谷不断展宽,侵蚀后的崖面呈三角形,称为断层三角面(见图6-11B)。沟口洪积扇呈线状展布。洪积扇的产生是由于断层一侧上升,加强了沟谷的侵蚀作用,水流一出沟口坡度骤减,于是以沟口为顶部向外产生堆积,形成扇形地地貌。后期,断层崖随侵蚀的继续进行,三角面消失,断层崖的形态特征也不复存在(见图6-11C)。

断块山——由断层抬升作用所形成的山地称为断块山。这种山地山坡陡峻,四周常有断层崖分布,崖脚平直,山体与平原或盆地接壤突起突落。如江西庐山平地拔起在长江和鄱阳湖之滨。

img56

A—微受切割的断层崖

B—深受切割的断层崖(F)

C—经强侵蚀切割破坏后状况

图6-11 断层崖的切割破坏示意图

断层谷——断层所在的部位是岩层错动的破碎带,因此顺断层经外力作用后常形成断层谷,其中的洼地可积水形成断层湖,如云南滇池、洱海,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等。这种湖泊形状狭长、深度较大、岸坡十分陡峭。地堑谷也是常见的断层谷之一,这种谷地平直(受断层控制),两侧由断层崖形成陡峭的谷壁,山西省的汾河谷地和陕西省的渭河谷地就是有名的地堑谷。此外,发生在褶皱山地中的平移断层常使山岭中断或产生明显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