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地理学
1.10.2 第二节 草原生态系统

第二节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是内陆干旱到半湿润气候条件的产物,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绝对优势,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也或多或少起到显著作用。世界草原总面积约2.4×107km2,为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大部分地段作为天然放牧场。因此,草原不但是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而且是人类重要的放牧畜牧业基地。

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温带草原与热带草原两类。

温带草原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如欧亚大陆草原(Steppe)、北美大陆草原(Praitie)和南美草原(Pampas)等。这里夏季温和,冬季寒冷,春季或晚夏有一明显的干旱期。由于低温少雨,草群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多不超过1m,以耐寒的旱生禾草为主,土壤中以钙化过程与生草化过程占优势(见图14-5)。

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其特点是在高大禾草(常达2~3m)的背景上散生一些不高的乔木,故被称为热带稀树草原或萨王纳(Savanan)群落。这里终年温暖,雨量常达1000mm以上,在高温多雨影响下,土壤强烈淋溶,以砖红壤化过程占优势,比较贫瘠。但一年中存在一个到两个干旱期,加上频繁的野火,限制了森林的发育(见图14-6)。

img206

图14-5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img207

图14-6 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动物区系丰富,大型哺乳动物和稀树草原上的长颈鹿,欧亚大陆草原上的野驴、黄羊,北美草原的野牛等,还有众多的啮齿类和鸟类,以及丰富的土壤动物与微生物。

草原的净初级生产力变动较大,对温带草原而言,从荒漠草原0.5t/(hm2·a)到草甸草原15t/(hm2·a);热带稀树草原生产力高一些,变动于2t/(hm2·a)到20t/(hm2·a)之间,平均达7t/(hm2·a)。在草原生物量中,地下部分常常大于地上部分,气候越是干旱,地下部分所占比例越大。值得指出的是,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常达很高数量,如加拿大南部草原当植物生物量为434g/m2时,30cm土层内土壤生物量达254g/m2;我国内蒙古草原土壤生物的取样分析结果也与之相近。

在热带稀树草原上,植物组成的饲用价值不高,植物中含有大量纤维和二氧化硅,氮、磷含量很低,N仅0.3%~1%,P仅0.1%~0.2%。因此,初级生产量虽高,但草原动物生物量仍很低。如非洲坦桑尼亚稀树草原上,主要草食动物为野牛、斑马、角马、羚羊与瞪羚,当植物量为24t/hm2时,草食动物量仅7.5kg/hm2

对放牧生态系统,家畜代替了野生动物成为主要的消费者。家畜所需要的能量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维持生活,二是觅食活动,三是保证生产。它们食用的能量可用饲料单位(U.F)表示,1U.F为1kg大麦所具有的净能量,相当于1.25~1.30kg高质量的干草或5.5kg高质量的鲜草。

温带草原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和畜牧产地,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草原退化现象,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由于草原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干旱、半干旱气候下形成的脆弱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压力和反馈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应在对其生产力和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最适载畜量,严格控制牲畜数,合理利用制度,以保持生态系统长期稳定。